中读

科幻火星编年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1-16·阅读时长13分钟

723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775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视觉中国供图)


文/宝树

火星崛起

如果在19世纪中叶,让一位有想象力的作家——比如儒勒·凡尔纳——预测哪颗星球将成为未来科学幻想中除地球外最重要的舞台,他大概压根不会想到火星。

事实上,在之前的2000年里,人们寄予最多想象的是月球——虽然太阳更明亮耀眼,但看上去是一团火,不容易设想可以在那里生活。但月球就不一样了,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月亮是一个“浮岛”,也常常设想在那里生活着奇妙的居民。从古罗马普鲁塔克的《论月面》(2世纪初)、琉善的《真实的故事》(2世纪中期),到近代开普勒的《梦》(1608)等等,关于月球的一个个或神秘或怪诞的故事层出不穷。到了凡尔纳的名著《从地球到月球》(1865)及其续篇《环绕月球》(1870),提出了用大炮把人打到月球的奇思妙想,将人们对月球的兴趣推到了顶峰。

不过从那以后,月球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人们一直猜测月球上可能也有“人”存在,但随着天文望远镜倍数的不断增加,19世纪的人们已经能够很清晰地看到离地球只有38万公里的月球表面,只有坑坑洼洼的环形山,没有任何文明甚至生命存在的迹象,月球故事也就后继乏力了。

虽然月球没落了,但似乎还轮不到火星。凡尔纳在写完月球后意犹未尽,写了一部人类搭着彗星漫游太阳系的《太阳系历险记》(1877),主角们拜访了金星、木星乃至土星,却完美避开了火星。大概因为火星既没有金星的明亮,也没有木星的庞大,更没有土星的美丽光环,怎么看都乏善可陈。

但风水轮流转,天文观测的进步让月球有生命的幻想濒临破灭,却给了火星意外的机会。1877年,恰逢火星大冲期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亚帕雷利(Giovanni Schiaparelli)用他的望远镜在火星表面看到了几组纵横交错的奇怪线条,他认为这些是“水道”,并绘成图形。他的研究很快引起了其他人的兴趣,各国天文学家一一跟进,并相继“证实”了斯氏的发现。特别是美国天文学家皮克林(William H.Pickering)和洛威尔(Percival Lowell)更具影响力的报告,把学界对火星“水道”的兴趣传播给了大众。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说洛威尔等人将意大利语的“水道”(canali)翻成了英语的“运河”(canal),引起了火星有生命的误会。这其实并非决定性原因。从科学的角度看,自然形成的河流只可能顺着地形构成平行或交汇的形态,而不可能有交错结构。这种宛如蛛网的水道应该至少部分是“人”造的。因此火星存在智慧生命是非常自然的推论。加上火星上有一些神秘的黑色区域,当时猜想是大片植物覆盖的地貌,更佐证了火星有生命的理论。

洛威尔在19、20世纪之交,连写了三本书《火星》《火星及其运河》《火星:生命的居所》来鼓吹这一观点。在这些著作中,洛威尔将火星的运河和大气层、极冠等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以丰富的想象力勾勒出一幅火星的生态全貌:北半球夏天时,北极冰消雪融、极冠缩小,水流沿着河渠流向赤道,滋润北半球的植物生长;半火星年后北半球陷入冬季,南极的冰雪又融化,南极流出的河渠水位上涨,令南半球的植物繁盛,火星人因地制宜,将河水通过运河引到农田中,灌溉了一个个绿洲……

今天很难想象,这些形如科幻小说的描述,却是认真的科学假说。科学家既然都这么认为,群众当然也就深信不疑。因此出现了人类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少现在还没有)的奇特局面: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的大半个世纪里,从普罗大众到知识阶层大都相信,我们的邻居火星和地球一样,是有人居住的世界。火星上有人存在!每次当人们抬头望见悬在夜空的红色光点时,好奇、向往与恐惧的交织情绪都会在胸中翻腾不已。


电影《旅行到火星》海报 (视觉中国供图)


大战火星人

火星文明的存在一经科学“认证”,自然成为了方兴未艾的科幻小说的热点,火星主题的科幻也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早期的作品,如波西·格雷格(Percy Greg)的《越过十二宫》(1880)、罗伯特·克罗米(Robert Cromie)的《跃入太空》(1890),仍然只是相对简单的讽刺或浪漫故事,火星人是和人类大同小异的小精灵。不过威尔斯(H.G.Wells)的石破天惊之作《世界之战》(1897)却开创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类主题:故事中,火星人是从外形到内心都和人类完全不同的异种,他们跨越太空,对地球发动了残酷血腥的侵略战争,几乎灭绝了人类。

故事的主题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世纪之交,未来新科技战争的不祥之光已经闪现,科技本身也变成了强力意志的表征。如果外星人的科技远比人类先进,他们对待人类难道不能和西方人对待印第安人一样?从火星人开始,威尔斯开创的外星人入侵主题成为长盛不衰的科幻热门。又因为火星人本身的疑似现实存在,读故事的时候就不只是看小说的乐趣,而不无纪实文学的恐惧。1938年,美国一家电台广播《世界之战》所改编的广播剧时,甚至让许多听众误以为是真的外星人入侵新闻,忙不迭地携家带口逃难。据说影响范围达百万人之多。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我们何时去火星

理解宇宙 就是理解我们自己

904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