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九
2019-01-09·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520个字,产生7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董明珠为何要转型?
无论从怎样的角度来看,格力电器都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最成功的代表之一,年销售超过1500亿元,公司市值超过2000亿元,在空调行业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
但正是这样一家成功的企业,近年来却在主业之外频频试水,进入手机、芯片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已经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董明珠为何还要如此急于转型?
董明珠的转型可以分为公私两个层面,于公,是希望带领格力电器实现更大的突破,于私,则是希望在职业生涯末期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从格力电器的角度来看,虽然已经获得巨大成功,但是背后也隐藏着巨大隐忧。公司多年来在空调领域耕耘,专业化的好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这一行业的红利,但是坏处就在于,当这个行业面临天花板时,公司的增长也就到了尽头。
虽然目前国内的空调市场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速,现在谈论行业天花板似乎还为时过早,但从更长远来看,行业天花板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来看,空调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就会触及天花板,除了个别年份因为天气特别炎热带来偶发增长之外,整个行业基本上长期处于平稳状态。
国内空调行业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2018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明显遇冷,在“房住不炒”的调控之下,预计房地产市场再度出现爆发式增长已经不太可能,对于空调市场而言,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也就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增长空间越来越小,距离天花板的到来也就越来越近。
除此之外,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格力的成长空间。虽然格力依然保持空调行业第一的市场占有率,但是美的等空调品牌的快速崛起,已经越来越逼近格力,也给格力带来很大的追赶压力。和美的相比,格力的主要优势在空调市场,但美的是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家电巨头,除了空调之外,在其他家电市场也都有很强的实力。
对于格力而言,一方面要迎接越来越近的行业天花板,同时还要接受竞争者的挑战,因此,如果继续固守空调这一行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只会越来越小。正因为如此,最近几年来,格力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在手机、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频繁下注。
2016年,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的方案被股东大会否决之后,董明珠开始以个人名义投资珠海银隆。表面上看,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投资银隆是因为收购方案被格力股东大会否决,董明珠自己也曾经表示,投资银隆是被迫无奈。但事实上,格力股东大会否定收购交易,在董明珠看来恰好是一次天赐良机,正好可以借此实现个人价值的突破。
董明珠虽然将格力打造成业界巨头,但她在格力的身份终究只是职业经理人。珠海国资委是格力的第一大股东,而董明珠和珠海国资委的不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董明珠对此也并不讳言,“我随时准备跟他们斗”。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22个推荐 粉丝3701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