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另类与流行

作者:艾江涛

2018-12-21·阅读时长11分钟

115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770个字,产生3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日本文学研究者、旅日作家李长声


我是在读《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这部自传体随笔集时,才开始了解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人,如何成为多产而流行的推理小说家的。

东野圭吾身上兼具理性与自嘲两大特质。在最初瞄准江户川乱步奖的写作中,他给自己设定目标:“我决定努力5年,如果5次投稿都没有结果的话,就证明自己没有写作天赋。人贵有自知之明,男人应该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他吐槽自己为新书所办的第二场签售,完全无人问津,除了收拾桌子时冒出的一个小学生。东野因此下定决心:以后无论多么畅销,也再不办签售会了。

身为一个推理小说家,如何设计出耐人寻味的诡计,需要清晰理智的头脑。东野圭吾对写什么、怎么写,一向考虑得很清楚。1986年开始创作不久的他说自己“非常喜爱密室、暗号之类的古典小道具,哪怕被看作落后于时代,也要坚持下去”。如他所言,早期诸如《放学后》等作品都借鉴了密室的杀人环境。只是到90年代,东野开始反复探讨本格推理小说的写法。所谓本格,即正规、正式。本格推理与社会派推理相对,如江户川乱步定义的,是一环扣一环,逻辑地解开犯罪的难解之谜的推理小说。1990年,东野写道:“总出现‘密室’,一点记性都没有。到底为什么呢?有机会的话,我想问问读者们。你,真觉得密室杀人事件什么的有趣吗?”重要的是推理,而不是密室或暗号,东野在推进本格推理小说观的同时,还在1999年推出其社会派推理代表作《白夜行》。但他对传统社会派推理小说仍有不满,在1997年出版的《名侦探的诅咒》,他借主人公天下一五大郎的口,指出社会派推理大家松本清张表现方法落后,不再适合读者的口味。

也就是说,不管是本格推理,还是社会派推理,在东野圭吾那里都是可以自由出入、随意借鉴颠覆的对象。这种创作意识上的清醒变化,与他作品日后的大受欢迎,不无关系。

在《十一字杀人》中,东野圭吾借一个自由作家的口说道:“推理小说的魅力应该在于虚构吧。现实中的事件有许多是难以区分黑和白的。也就是说,正义和邪恶的分界线是很模糊的。所以,虽然提出了问题,却很难指望有适当结论,永远只能看到真相的冰山一角。在这方面,小说却能实现我们的愿望。”某种程度上,这也透露了推理小说的流行之谜。

东野圭吾在做人与创作中,有哪些另类之处?这些特质与其作品的流行有何关联?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谙熟日本文学的旅日作家李长声。

文章作者

艾江涛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