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越剧:情感和人性的胜利

作者:王恺

2017-10-25·阅读时长4分钟

204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72个字,产生2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47年《山河恋》义演前,“十姐妹”的合影。后排左起:张桂凤、莜丹桂、徐玉兰、尹桂芳;前排左起:徐天红、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吴小楼

1906年,在浙江嵊县东王村几个稻桶上铺的门板上演唱的男演员们肯定不会想到,过100年,他们简陋至极演唱的几出小戏,能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地方戏之一。那时候,这种说唱艺术没有正式名字,还叫做“小歌班”;因为伴奏的乐器也极其简陋,只有鼓板、胡琴等数种,“的的的”的,也叫“的笃班”。直到1925年,男演员们数次闯荡上海,一位擅长推销的剧场老板才正式给这种地方土戏命名为“绍兴戏”(越剧)。

这个出生在浙江东部农村的剧种,周围倒都是富裕之区,人文荟萃之地。闯荡失败的男演员们受了都市流行的“髦儿戏班”影响,教出了一班年轻女孩子,演出的都是才子佳人、民间伦理的戏。没想到,这群女孩子的演出,正好填补了都市里那些缺少文化生活的市民阶层女性们的精神需求。

文章作者

王恺

发表文章3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8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怎一个情字了得

越剧百年时尚化与人性慰藉

83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