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芃
2018-12-05·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553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蜘蛛就是我的母亲”
走进展厅,第一眼就能看到路易丝·布尔乔亚的代表作《妈妈》,一只高十多米的巨大蜘蛛,一件纪念碑式的雕塑作品。
在位于黄浦江边的龙美术馆,大尺度出挑的拱形空间非常适合这个庞然大物。虽是钢铸成的,但它张扬、感性,充满侵略性和表达欲,站在旁边,能感受到它的温度。而展厅内的墙面是清水混凝土,冰冷、空旷,透着工业气息,作品与空间之间一热一冷的碰撞,让蜘蛛在这个封闭的水泥墙壁背景中显得更有冲击力。这一点是这件作品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室外复制品难以给予观众的感受。
2000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开幕,这只大蜘蛛在美术馆的涡轮大厅中首次展出,虽然亮相时褒贬不一,但它还是很快就成了经典。此后,布尔乔亚又复制了6件,其中最大一件被放在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广场上,唯独泰特的这一件是在室内,此次展览从伦敦运到上海,也是18年来这只大蜘蛛首次离开泰特美术馆。
“蜘蛛”逐渐成为布尔乔亚的符号,将她从艺术圈的神坛上推向了公众视野,成为20世纪到21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之一,此时的她已是90多岁高龄。
布尔乔亚简单直接地将作品命名为《妈妈》,是因为这就是一件诠释母亲的作品。“蜘蛛就是妈妈,非常缜密、冷静、可靠。这就是我的母亲,不仅如此,我还努力地模仿着她。”她曾经这样解释道。
1932年母亲去世时,布尔乔亚21岁,那时的她还没有接触艺术,而是在索邦大学学习数学专业。她看重数学的稳定性,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没人能改变的规则,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此同此她又修了哲学专业,毕业时交出了一篇研习哲学家康德和布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论文。直到此时,艺术都并不是布尔乔亚向往的,但童年时的所有经历却最终变成了日后创作的原动力。
1911年12月25日路易丝·布尔乔亚出生于巴黎。她的父母在时尚的圣日耳曼区公寓楼下经营着一家古董挂毯店和修复工作室。“对布尔乔亚来说,父亲并不是一个好的回忆。父女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她童年的阴影也因父亲而起。”展览的策展人、研究布尔乔亚的学者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Philip Larratt-Smith)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谈道。在几乎所有有关布尔乔亚的论述中,父亲都是以负面的形象出现,看不到一丝闪光点。
她父亲生意做得不错,家境也算殷实。布尔乔亚在家中4个孩子里排行老三,弟弟出生之后,他们举家从巴黎搬到了乡下别墅,这时母亲已患重病,孩子们的英语老师萨蒂(Sadie)小姐住了进来。布尔乔亚偶然发现萨蒂是父亲的情人,而母亲也默认了这一点并一直隐忍地生活着。这种畸形的家庭关系维持了10年左右,直到母亲去世。多年以后,这段童年的阴影依旧是布尔乔亚心中最大的恨与痛苦,很多作品的情感源头也正在这里。
在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的印象中,布尔乔亚是个非常敏感的人:“可以在她身上感觉到很多张力和紧张的情绪,这是在普通人身上感觉不到的。我还记得见到布尔乔亚的时候,如果有人说些什么话让她想到父亲,她会马上回溯到小时候,几十年前的事,这种回溯带来的痛苦让她很难受。她说这样一种痛苦会带给她很多体验,痛苦是她灵感的源泉,布尔乔亚可以将过去的感情反哺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去。我记得布尔乔亚曾经说过,作为艺术家,她需要有接触外界的天赋,也要有这种敏感度和意识性,去感受到这种作品、这种感觉。”
在布尔乔亚的童年记忆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另一个灰暗的区域。一位她深爱的叔叔在西线阵亡,她虽然厌恶父亲,但父亲因为战争受过两次伤,或许会让她对父亲的感情偶尔柔软一些。她记得小时候和母亲一起旅行时,看到“整列火车上都是伤员,他们的胳膊和腿都不见了”,这些破碎、阴沉的记忆在她的心中生了根。
在这一切不快乐中,母亲是她唯一快乐的源泉。母亲的日常工作是修补破旧地毯,经常与各种布料、织物打交道,因此布尔乔亚也对织物有着特殊情感,后来也以此为材料做了很多作品。母亲不但要修补毯子,在家庭中,也总是在尽心修复各种关系,维系这个早已四分五裂的家庭。“布尔乔亚的母亲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母亲,贤惠、温情、勤劳。这也在生性自由不羁的布尔乔亚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是她日后多年委身于家庭生活的参照样本。”史密斯说。
从母亲离世的1932年到创作出《妈妈》的2000年,路易丝·布尔乔亚用了68年。她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才找到一个足以象征母亲的形象——编织、修补、勤勉、劳作、保护——都是她给蜘蛛和自己母亲找到的共通之处。这只蜘蛛像一个庞大的建筑物一样,既有一种保护的姿态,又好像会将人囚禁起来,“就像母亲一样,既无条件地爱我们,为我们付出,也无可避免地伤害我们”。也有评论分析认为,蜘蛛是绝恋的动物,一般而言,在交配完成之后,雌性蜘蛛就会把雄性蜘蛛吃掉,她选择用蜘蛛作为一个符号,也是对父亲的恨的发泄。
无论如何,蜘蛛对于布尔乔亚来说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既是自己对人生的纪念和治愈,也成为她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史密斯告诉我,在为这个展览做布展设计时,团队特意采用了循环的、螺旋式的布展方式,而不是传统的一条参观动线的模式,这样几乎在各个位置都可以看到这个大蜘蛛。
对于布尔乔亚来说,她的所有情感诉求都来自她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她所有作品也都是在讲述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男人与女人的关系,职业与家庭的关系,等等。史密斯将展览命名为“永恒的丝线”,一来是指她人生中最后15年在布料以及缝纫方面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指向她作品中的这些关系,维系生命的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关系,《妈妈》就是这些关系中分量最重的开端。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92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