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我们制造的垃圾和垃圾制造的我们

作者:harps

2018-11-21·阅读时长2分钟

103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52个字,产生1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图 谢驭飞)


文/孙欣

看多了新媒体标题,会觉得日常生活的两大主题就是买买买和扔扔扔。每个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是商品和消耗品。买了吃买了穿,都附带一堆包装袋包装盒,转眼就得扔。吃完的快递饭盒跟装好的快递饭盒体积一样大,买件薄薄的衣衫店家给装个印有巨大商标的袋子拎出门。买了新衣,看不顺眼的旧衫收拾出来卷卷塞一大袋,打着捐赠的旗号请出去,其实就是扔垃圾。更不要说“断舍离”的理念主导下,一样东西只要完成了它的任务,或者不再被需要,就已经被定义为垃圾了。《机器人总动员》那部电影里,小机器人孤独地在地球上努力把遍地的垃圾压缩成块,堆成高山。那是我们“用完即弃”的生活的尸骸。

有那么多的东西,生产出来的目的就是成为垃圾,实在是太可惜了。理想的情形是,一样东西从新到旧的变化应该是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让时间给加上各种各样的花纹,哪怕最终沉没在灰尘蛛网中,似乎也还保持着一种内在的坚韧,默默地等待重见天日,再度参与生活,哪怕是以与以前不同的方式。现实与此相反:大卷的保鲜膜、周正的纸板箱、雪白厚实的纸张……在崭新的包装盒里就是等待被埋葬的垃圾。保鲜膜一旦沾上污泥血水,纸板箱一旦靠近封箱胶带,白纸上一旦打印了黑色的字迹,它们的寿命就到头了。成为垃圾是它们的唯一命运。

文章作者

harps

发表文章170篇 获得14个推荐 粉丝760人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博士和爱做饭的狡猾妈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瓷之美

寻访景德镇、汝窑、官窑、定窑

964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