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创新:中国式

作者:杨璐

2018-09-29·阅读时长3分钟

96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50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马云和阿里巴巴管理团队


中国的国情为创新提供了土壤和发生的时机。《创新驱动中国》的作者把它总结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推动。在供给侧,中国拥有规模庞大但成本相对较低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团队,有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和科技园区上的投入,有互联网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需求侧,中国广阔市场快速成长,不用取代现有企业就可以轻松引入新的产品和服务。也因为快速成长,为失败提供宽松的环境,企业敢于冒更大的风险,快速验证。中国又是一个从物质贫乏而稀缺里成长起来的市场,用户习惯几乎是一张白纸,是各种创新的试验田。

创新的机遇摆在每个人的面前,能抓住它的人却需要企业家精神。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学名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把企业家精神总结为有战略的前瞻性,对市场趋势敏感,并且能够建立团队,提高资源产出,甚至开创新市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不缺乏这种有眼光有谋略的企业家。

我们采访的俞敏洪,看到出国留学将成为未来中国的一个趋势,放弃了出国留学的计划,全力以赴创办和经营新东方。

新东方的故事告诉我们,创新远不是刻板印象里某一项前无古人的发明,根据《奥斯陆手册:创新数据的采集和解释指南》的定义,在商业实务、工作场所组织或外部关系中,推出新的或有显著改善的产品(货品或服务)、流程、新的营销方法或组织方法都属于创新。我们从生产力很低的水平起步,走过了从山寨到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改进的创新。中国的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都从已有的互联网模式中获得灵感,并且最终成长为超级公司。这其中,即时聊天软件始于1996年以色列研发的ICQ,腾讯学习了它的核心技术,开发出了QQ,这是如今腾讯拥有数亿用户的一个基础。可腾讯并没有止步,2011年又推出了微信,虽然同属于即时聊天软件,可QQ有在线和下线的区别,属于电脑时代,而微信始终在线,更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等于是把数亿用户接入了互联网,它所创造和衍生出来的机会远远超出了即时聊天软件的功能和价值。

文章作者

杨璐

发表文章146篇 获得14个推荐 粉丝2890人

周刊主笔、 新消费研究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创造者:光荣与道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亲历口述

727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