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双面涠洲岛

作者:薛芃

2018-09-19·阅读时长17分钟

835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686个字,产生3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涠洲岛南湾码头夜景(于楚众 摄)


“你不觉得一回到北海就感到特别累吗?”9月12日的傍晚,船靠岸,入北海港口。下船路上,这是同行摄影记者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游客熙熙攘攘的,一船人拖着疲惫的身体从涠洲岛到北海的“北邮15号”游船上出来,在码头四散开去。

“你是说回到北海还是回到城市?”

“城市吧。如果现在瞬间回到北京,会感到更累。”

我们在涠洲岛待了7天。在此之前,我没有真正去过国内其他的海岛旅游,虽到过海口,却没看海,只是吹了两天咸湿的海风,感受了一下骑楼老街,工作完便匆匆离去。我对涠洲岛也没有过多幻想,但希望能在旅游景点之外,看到更多未被异化的风情。

海岛之于我来说,有两个关键词——度假和冒险。在大热的国际旅游线路中,海岛游始终是王牌,从前几年热门的马尔代夫、普吉岛、苏梅岛,到更远一些的塞班岛、塞舌尔、帕劳,都是标准的阳光、海岸、沙滩,冲浪、潜水、海鲜,在海岛度假的定义里,一定要足够休闲和放松,让海水冲刷尽平日里的一切疲倦。可这总显得太过程式化,乏味了些。相比之下,海岛冒险更具诱惑力,但对常人来说,这是个遥远的梦,几乎没法实现,只能止步于电影和小说里的桥段。无论是度假还是冒险,我们对海岛的期待都是抽离于现实生活的,是在日常轨迹之外的一种状态。

在观察海岛时,还有两种关系是重要的——海岛、海洋和大陆之间的关系,以及原生生态与外来旅游之间的关系,这两层关系决定了这个海岛自然与人文的面貌,也决定了每个外来人应该报以怎样的心态行走在这个小岛上。

在涠洲岛的一周,是远离日常生活的一周。但既没有冒险,也算不上度假,如果单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涠洲岛与我们的想象之间也还有点距离。上岛的头两天,我们甚至有些抵触,因为岛上大多数地方已陷入旅游商业的氛围中,很难找到远离旅游产业的人和事,也因为即使是个旅游岛,在规范化、品质化的标准中,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多少让人有点失望。

然而,在离开小岛回到城市的那一刻,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回味涠洲岛,感慨它在旅游外表下那份真实的野趣和坦然。我突然想起上岛前一天在北海见了个朋友,他说来岛游客对涠洲的评价好坏参半,直到离岛,才能真正理解这些评价。所以,海岛提供给都市人的,始终是那份远离现实的纯粹,如果失了这份纯粹,海岛的魅力也就减了大半。如此想来,涠洲岛的好是很微妙的,需要多留几天慢慢体会。


日落时分,涠洲岛海岸边的火烧云(于楚众 摄)


火山喷出来的小岛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部湾海域的中部,北邻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正南方是海南岛,西边则是越南。根据2013年《中国海域海岛标准名录》统计,广西大小岛屿共有645个,有居民的海岛14个,涠洲岛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面积将近25平方公里。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大约形成于3万年前,由第四纪火山在海底喷发堆积、长期缓慢抬升而成。广西海洋环境与滨海湿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黎广钊专门从事北部湾地质研究,他向我们介绍说,根据成因不同,广西海岛的火山地貌主要是三类——火山碎屑岩台地、破火山口和干涸火山口湖,而涠洲岛属于火山碎屑岩岛。

从涠洲岛的北码头下船登岸,会走过一条长长的栈道,栈道尽头是外地人上岛的唯一入口。从这里开始,整个涠洲岛即将作为一个完整的大景区呈现在游客面前,因为在这里,必须购买门票。这是外地人上岛游玩的第一道门槛,一旦买了门票,度假、冒险的心情全无,我们只能将此行看作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旅游了。

然而门票是单独指向火山口地质公园的,也就是说,上岛之后,只有进小景区才需要用到这张门票,岛上的其他地方还是可以自由来去的。

上岛第一件事,我们就租了一辆“小电驴”,这是岛上最方便的交通工具,除了海里,哪里都能去。岛上尺度不大,即使从南到北,骑电驴也就20来分钟的车程。我们每天选择不同的路径,希望开辟出新的发现,可无论怎么走,都会时常经过两座教堂——圣堂天主教堂和圣母堂。


圣堂天主教堂内部(于楚众 摄)


岛上有两座教堂,是上岛前最大的好奇。圣堂天主教堂在岛东北部的圣堂村,后来“圣堂村”改名为“盛塘村”,教堂的名字也就跟着改了,但对岛民来说,这两个字怎么写并不重要。据《涠洲岛志》记载,这个教堂是光绪二年(1876)建的,是当时全国四大天主教堂之一。听当地老人说,19世纪中叶,广东恩平、开平一带的客家人在与别族的斗争中败北,逃到了遂溪一带,无依无靠,正好碰到了从巴黎来的唐神父,神父尽力提供援助,后来又向清廷申请逃至涠洲岛定居,于是他们成了岛上第一批真正的主人。

这座教堂是在第二位神父的带领下修建的,同时修建的还有不远处城仔村的圣母堂。教堂是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建筑样式,钟楼有4层,24米高,这个体量在周围村落的簇拥下,显得格外耀眼,骑着小电驴总能看到。教堂通体由岛上的火山石和珊瑚石建成,在19世纪足足建了10年。如今,岛中央的部分村落还沿袭着天主教的信仰,另一部分人信仰妈祖。

鳄鱼山景区是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也是火山口山石最壮观的地方。从地图上看,涠洲岛像一只蜷缩的小象卧在海中,最南端伸出来的象鼻部分就是鳄鱼山,又因为从海平面远眺这座山像一只趴在海面上的鳄鱼,因而得名“鳄鱼山”。上岛后第二天的一早,我们就去了鳄鱼山。我们试着按照游客最常走的路线,先去看看涠洲岛想给我们看到的样子。

坐电瓶车进入鳄鱼山,与其他景区并无太大异处,车停在崖边,我们顺山势一路走向海边。火山石的样貌一点一点呈现在眼前,黑色的,层层叠叠的,被海水侵蚀出不同面貌,这一大片沿着海岸分布的陡立石崖都可被称为活海蚀崖,是涠洲岛最醒目、最壮观、最具特征的地貌景观。海蚀崖是海浪、重力、构造作用的共同产物,随着潮汐期间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不断加强,海岸基岩受到不断冲刷而形成海蚀洞,海蚀洞交错出现在海岸线边,受海水日复一日地拍打,是海潮带来的神秘气息。

随着海蚀洞的不断加深,海岸基岩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垮塌,在有节理、断裂等构造面存在的时候,沿着断裂、节理面垮塌而形成陡崖,造成海岸线不断后退,垮塌的岩石被潮汐海浪不断磨蚀,便形成了海边沙滩。

文章作者

薛芃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92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最美海岛

舟山 万山 澎湖 涠洲 长岛

888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