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把事情搞复杂了

作者:苗炜

2018-08-16·阅读时长4分钟

289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16个字,产生8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苗炜(蔡小川 摄)


《周刊》原来每周二下午开选题会,开完会,三五人会找个地方吃顿饭,聊聊最近看到了什么好文章,读了什么书,采访了什么有意思的人,像是一场毫无目的的头脑风暴。就是在这样一次聚会上,有同事随口提了一句,今年(2009)是剑桥大学800周年校庆呢。

等下一个周二,我也随口跟老朱说了一句。老朱眼睛一亮,说这是个大题目,要做“封面故事”。开头总是茫然,就从周边能找到的剑桥毕业生开始。先找到社科院文学所的陆建德老师,陆老师见了我,坐下来就说:“在剑桥拿一个博士不算什么,在剑桥读本科生才能表明,你在人生最关键的成长期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我今天和你聊的,都是为你的采访介绍一下背景,剑桥很伟大,我自己不要作为采访对象出现在文章中。”把剑桥校友采访了几个之后,我在剑桥网站上,找到教员的简介和邮箱地址,借助《金山词霸》,一个个写信过去。正值暑假,回音寥寥。有一位英语系教授,简单回答了我的几个问题之后,说,关于剑桥的文学传统和英国文学,有一个人能和你更好地讨论,他叫陆建德,就在北京。啥叫谦谦君子啊?陆老师这样的。

我到剑桥的时候还是暑假,当时在那里读博士的苗千带我闲逛。走到三一学院后门,大门紧闭,苗千说,这个门只有三一学院院长能走。院长就是大名鼎鼎的马丁·里斯,写过《六个数:塑造宇宙的深层力》。我在剑桥和苗千喝了好几顿啤酒,陈赛在北京联系马丁·里斯等人。等暑假结束,陈赛再飞到剑桥,采访了女校长,采访了马丁·里斯,采访了玛丽·比尔德。大功告成。一个好的报道,不仅是完成了一个差事,也不是写出一个不难看的文章,它会提升你一下。此后,三联每年都会写一个很牛的大学。


曾经的大学同学、周刊同事:(左起)邹剑宇、苗炜、庄山


在那一组文章中,我时常会想到格滕学院院长史翠珊女士讲“学院制”的几句话。剑桥大学坚持学院制,大学的各个系,主要是以讲课的方式介入学生的生活,对许多学生来说,学院的老师才起到督学的作用,各系图书馆是学生们的专业需要,各学院的图书馆是学生们自学的需要,学院对学生起到“看不见的教育作用”,不同专业的学生住在一起,分享各自的兴趣,划船队、晚餐、戏剧社都是由学院来组织的。格滕学院原来只招女生,成立100多年后才开始招男生,院长史翠珊女士说——学院制就是要让学生们生活在一种“复杂性”之中,生活从来不应该是统一步调和统一框架下的,要让学生们有一种在不同场合转换自己的能力;一个人有许多侧面,但还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们必须在一种“复杂性”中生活,才能认识一个超越大学的世界。

复杂性,这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词。说一个直观的,比如城中有一块地方,是犹太人聚居区,每到礼拜日都静得出奇,街上会碰到穿黑袍子的犹太人。再比如城中有好多教堂,每到礼拜日,也有很多信众前往。这算不算较为复杂的生活环境呢?在这样的城市生活,是不是能更好地学会和非我族类、和不同信仰的人相处呢?我对复杂所知甚少,对整齐单一却有极深的恐惧。比如我们这里出来一部电影,大家也要站队,两边难以形成什么好的讨论,总互称傻×,贬低对方的智力。

文章作者

苗炜

发表文章244篇 获得64个推荐 粉丝3169人

作家,《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主播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与时代同行

真相 知识 成长 生活

913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