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顶格青年:把35岁当成新起点,有什么新可能?

作者:三联.CREATIVE

05-04·阅读时长11分钟

38人看过
五四青年节快乐!

最近,社交媒体上的一句话“25岁正是人生的7点半”火了。

当Z世代还在重新解读25岁中年危机的时候;另一部分人,正在重新定义“青年人”的界限——如果25岁是人生的7点半;那么35岁-45岁,就是人生的11点-12点,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三联生活实验室联合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和1000位35-45岁的人聊了聊,多少岁才能被称为青年?青年人应该具备哪些特征?精神状态和消费结构是怎样的?一起看看“青年”到底意味着什么。

青年究竟指的是啥?42.7%的受访者认为“青年不应当被年龄定义,应该看状态,保持年轻状态的都是青年;还有27.7%的受访者认为青年的年龄段就是14-45岁,所以35-45岁就是青年。

当被问到“青年人应当具备怎样的特征”这一问题时,TA们的回答,居然出奇地一致:57.8%的受访者认为,青年人应该保持活跃的思维和状态,对新事物敏感,对任何问题都能快速的思考和反应;56.8%认为,对人对事,保有好奇心和热情,想要积极靠近和了解的态度最重要;56.5%的人则认为,青年人应该敢想敢拼,有一股子用不完的冲劲儿。

归根到底,当代人对于青年的定义,已经逐渐脱离了年龄本身,而是明白了,青年,不过是一种内在的美丽精神状态。对话中,这些35-45岁的人围绕“顶格青年”展开了讨论,64.3%的人认为要拥有“不被年龄限制的心态”,这是提及率最高的特质,“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永不服输的精神”“终身学习的热情”和“年龄增长带来的成熟与从容”等特质的提及率也较高。

当一部分年轻人还在为“25岁危机”争论不休时,有一群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步入中年的35-45岁的人,开始主动撕下“中年”的标签,将年龄顶到青年定义的上限值,以此宣告,人生的版本需要持续更新。

这群人大多踩着80后的尾巴出生,亲历过物质匮乏与信息爆炸的双重夹击。他们见过父辈在“铁饭碗”里求稳的一生,也目睹Z世代用“躺平”对抗内卷的叛逆。夹在两者中间的他们,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中间道路:

既不全盘接纳传统的中年叙事,也不沉溺于年轻的幻觉,而是将年龄转化为一种“认知杠杆”:用10多年的社会经验做底牌,以好奇心为筹码,在职场、家庭与自我的牌桌上,打出不被定义的新局。

调研数据显示:51.5%的受访者认为“35岁是人生的新起点,甚至心态比年轻时更加积极”。

超半数的受访者认为35岁是人生的新起点

也是因为比传统意义上的青年人有了更长时间人生阅历的积累,让“顶格青年”们对“时间”和“时间分配”的认知,有了新的理解,他们永远会选择最高效的方式去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

35岁的发发,一直笑称自己还在青年时代。她有两个身份:是京东用户体验团队的一份子,同时也是两个女孩的妈妈。作为少数民族员工,发发初入职场时曾因汉语不流利自卑。如今的她,学会了坦然笑着对90后同事说:“我是少数民族的,普通话不好,要不麻烦你再讲一遍。”发发说,这种转变源自自己的认知升级:“20岁怕露怯,30岁后发现,承认不懂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发发认为自己的35岁 “不是找到了平衡,而是学会了在摇晃中前行。经验给了我看路标的眼力,好奇心让我永远相信下一个路口有风景。”

或许对于顶格青年来说,把三分之一的时间分配给自己,成为自己的“时间管理大师”,就是步入35+之后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调研来看,“顶格青年”在时间分配上,工作和孩子成为占据生活精力的两大核心,超7成“顶格青年”的生活自我时间≤“三分之一”。在这个五一假期,54.3%的受访者“重心是家人”,倾向到“户外露营”,也会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去“city walk”或是“运动健身”。

早晨5:30,当北京东三环还浸在靛蓝色晨雾中,38岁的短视频导演Ken已经完成5公里空腹跑。他的运动手表记录下心率区间,同步上传到团队协作文档——这个习惯源自三年前的项目事故:当时连续熬夜剪辑导致他在拍摄现场昏倒,自此他给自己立下铁律:“每天运动时长不能小于2小时。”

作为某头部MCN机构的创意总监,Ken的工作日常充满撕裂感:工作日在CBD写字楼里和00后团队头脑风暴短视频脚本,周末扛着稳定器在奥森公园跟拍马拉松训练营。副业是运动品牌的内容顾问的他,巧妙地将两个身份拧成一股绳:目前他正在策划一部和跑者相关的纪录片,素材全来自他备赛期间的第一视角跟拍。“摄像机是第三只眼睛,它提醒我永远用新鲜感对抗重复。”

Ken丰富的工作日常

在Ken看来,不同年龄段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有着内在的一致性:“20岁追求爆款,30岁焦虑转型,38岁突然明白,真正的流量密码是永不设限的生命力。”

顶格青年不仅仅是一个生理阶段,更是一种心态和生活态度,有了一定生活阅历经验后,不经验主义、不因循守旧,保有25岁的探索欲,叠加40岁的认知,在职场、家庭、自我三重维度构建新的生活样本。

生活智慧的积累,也让“顶格青年”在面对传统意义上的“年龄分水岭”时展现出独特的态度,当35岁+被社会普遍视为一个重要节点时,他们反而呈现出比年轻时更加积极的心态:55%的人选择与时光和解,专注于内在提升;53.7%的人则通过健身、美容等方式主动管理外在状态,这种既接纳岁月馈赠又保持进取精神的双重态度,正是他们对“顶格青年”最生动的诠释——他们不再被传统年龄观念束缚,而是以担当扛起责任,用活力保持个人状态,借独立平衡工作与生活,对世界充满期待和热情。

顶格青年们,都在努力进行自我管理

当认知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停迭代的时候,“35岁危机”叙事,似乎也能够被重新定义了。

对于有两娃的发发来说,30岁时,在精力不怎么充沛的情况下,平衡家庭和工作,变成了一个难题。“有一次和保姆吵架,觉得那口气就咽不下去,但又担心她跑了没人给我带娃了。想着跑跑步吧。跑了三、四公里的时候,好像气就消了30%,跑到六公里的时候,气已经消了90%了,然后我就回来了。”慢慢地,运动成为了她这个阶段新的内在平静的来源。从19年开始跑步的她,逐渐把尊巴、舞蹈也变成了自己的日常。“没有刻意坚持过,但陆陆续续一直保持着运动习惯,运动逐渐变成了我生活新的平衡点。”

同样在用运动重塑自己的还有Ken。三年前,Ken还在片场对着监视器喊“卡”,如今他更熟悉马拉松补给站的香蕉和能量胶。“拍多了别人的热血故事,突然想给自己的人生重写个剧本。”他这样解释转型动机。翻开他的训练日志,密密麻麻的数据透露着专业:每周跑量80公里,配速从6分半提到4分50,体重减了15斤。35岁才觉醒的运动基因,比青春期的叛逆还带劲。

在调研数据中,顶格青年运动的动力其实很简单、纯粹:“动一动,健康一点是一点”的内驱力占到了51.3%;47.7%的受访者表示运动是为了“保持身材、保持健康。”;还有36.2%的受访者的运动初衷和发发一致:用运动缓解焦虑,调节心情。更多的顶格青年们,不再一味追求身材管理的打卡式运动,而是更倾向于用运动换取一点身心的平衡感。

顶格青年们倾向于用运动换取身心的平衡感

而在装备选择上,Ken活成了京东运动采销口中的典型用户:第一双跑鞋选了国货的顶级缓震款,“大体重菜鸟得先学会保护膝盖”;如今进阶到碳板竞速鞋,却坚持把旧鞋供在玄关,“提醒自己别飘”。

对于Ken而言,比运动本身更重要的,是让运动成为自我关照的方式。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调研的数据显示,35-45岁人群的运动装备支出增速超过其它年龄人群。功能性和舒适性好,品牌力强、质量有保证的产品,成为了顶格青年们新的心头宝——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和提升身体健康,同时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就是TA们最大的目标;

顶格青年,正在让运动成为自我关照的方式

而另一方面,顶格青年们的运动户外消费开始兼具了社交性——Ken加入的跑友群里,有人为减脂购入缓震跑鞋,有人为打入骑行圈豪掷万元公路车。他不止一次感叹:“以前在片场拓展人脉靠喝酒,现在跑个全马就能认识投资人、经纪人。”就像京东采销所观察到的那样:为运动而消费,成为了一场从生理到精神的全面健康策略。

种种关于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都体现了顶格青年们全方位的觉醒。正如《中国城市青年群体健康观念调查报告》 显示,30至39岁以及40至45岁两个年龄组中,月健康消费超过2000元的比例分别为18.0%和21.0%,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同时,2025年艾媒咨询调研显示,35-45岁人群在健康管理方面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

这种觉醒,还体现在TA们对于内心健康的重视上。调研显示,年龄增长带来的资源积累和阅历同时也带来压力,超半数受访者认为需要去考虑平衡现实的压力。同时,在处理问题上会努力保持“情绪稳定”,如果工作不开心,71.9%的受访者会选择“保持情绪稳定去解决问题”,在处理朋友矛盾问题时也会更倾向“自己消化”与“自我冷静”。

2024年消费趋势显示,在35-45岁的人群中,职场心理咨询服务订单同比增长139%,这说明顶格青年们不仅关注身体健康,也开始接纳和正视精神健康,他们在职场压力大、家庭责任重的状态下,在学着温柔地处理情绪和压力,用双重方式守护精神领地。

顶格青年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健康

当从外至内的自我探索和重塑成为了一种趋势,“顶格青年”们的各类消费,也正在经历新的变革。在“顶格青年”的消费选择中:63.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消费主要受到“自我需求”的驱动,这不仅是对个人需求的满足,更是对内心渴望的一种回应。随着年龄的增长,顶格青年的消费结构悄然发生变化,从过去四年“顶格青年”的消费结构来看,健康类产品、运动健身类产品的消费支出占比持续增加,改善亚健康状态是“顶格青年”选择健康产品的主要动因,在运动健身的动力上,健康、身材管理与缓解焦虑是主要动因。

相较于18-30岁的年轻人,“顶格青年”更关注健康管理,积累下来的经济实力也让他们有能力购买更多更好的健康商品:他们最常选购的养生保健产品是天然有机食品或零添加食品,占比高达47.4%,紧随其后的是功能性食品和便携营养补剂,占比分别达43.0%和32.9%。

追过潮流,迎合过大众的模板,顶格青年们终于懂了:从物质到精神,自己的生活,总得由自己定义。

除了用内在外在的健康来定义生活的新支点;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顶格青年们都在寻找生活的新可能。

调研显示,改变生活习惯和学习全新领域知识是“顶格青年”突破自我边界的主要方式,用实际行动诠释成长没有边界,他们用持续的自我革新,生动演绎着拒绝停滞、不断突破极限的成长信念。

如今的发发依旧保持着每周三次雷打不动跑步的习惯,最长一次能跑完12公里。用她的话说,“跑完6公里,连看刚刚吵完架的对象都顺眼了”。

她形容自己如今的生活像一张精密的时间表:工作项目、育儿任务与自我投资三线并行。她在被称为“学习型组织”的部门里,把每个新项目都当成技能重启的机会;回家后却对两个女儿实行“零要求育儿”。 “我不需要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就像我不想被贴上‘两娃妈妈’的标签。”

发发的日常,是工作项目、育儿任务与自我投资三线并行

在发发看来,30岁之后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其实更多了,但“从30岁开始我就觉得好像一路在往上走。”认清了家庭和生活是没办法平衡的之后,发发反而学会了更加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这也印证了调研的结果:更加成熟的心理特质让“顶格青年”在应对具体挑战时展现出独特的行为模式,他们未在压力下退缩,而是情绪稳定地解决问题,把焦虑转化为破局的动力。

同时在面对失败和挑战时,“顶格青年”的态度也会更倾向“直面”也会“自我消化”,57.2%的受访者将失败和挑战“视为成长机会,复盘后继续尝试”,42%的受访者会“记录反思日记,避免重复错误”,40.1%的受访者会“通过运动或旅行方式释放压力”,也正是这份在压力中淬炼出的从容,塑造了“顶格青年”开放而务实的未来观。

“三十而已”,或许是发发对自己30岁后生活状态的总结:经验值满格,容错率提升,敢把“我是谁”放在“我是谁妈妈”之前。这种清醒的自我认知,让她在35岁后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职场上的突破。今年,发发对于什么是“顶格青年”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有担当、活力、独立、热情的青年人。

而刚刚跑完北马的Ken,正跟着00后大学生配速员调整步频。“他们教我玩运动APP数据分析,我教他们怎么用电影构图拍跑步Vlog。”这种跨代互助,让他打破了“中年男人只和同龄人玩”的魔咒。周末的LSD(长距离慢跑)训练,他又会约上跑团的70后大叔,“人家全马破三的成绩单,就是我的人生产业标杆”。对于Ken而言,越长大,他越能够从不同年龄、不同状态的人当中汲取看世界的新角度。

这样的经历,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视野的拓宽,也是他一直保持年轻的动力。正如调研的数据显示,关于如何保持青年状态的核心驱动力,50.6%的受访者认为要保持住“对生活和世界的热情”,其次是“自我状态的保持”和“保持对世界持续的好奇心” 。

近两年来,打破自己既定的人生轨道成了热议的话题;而对于顶格青年们来说,打破轨道,不是简单的“重启人生”,而是在多重社会角色之下,在做父母亲、合格的员工之前,学着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打开生活的更多面。

无论是持续在运动中挑战自己的Ken还是在职场和家庭里不停突破自己的发发,都在经历一场又一场内心的“重启”。而他们对于自我状态共同的认知,正契合了调研数据的结果——相对于18-30岁,“顶格青年”的状态最接近哪种描述?受访者表示,除了“更关注健康管理”“承担家庭责任”和“经济能力得到提升”,更多的是“面对生活更加从容”以及“更注重内在成长,而非外在评价。”

Ending:

“顶格青年”,或许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种更宽广的人生可能:他们从不害怕年龄增长,也不急于证明自己“不老”;他们只是以更深的自知与更强的行动力,把每一天都过得更像自己。他们用身体管理对抗焦虑,用好奇心反抗内耗,用生活的每一次重启回应“你已经不再年轻”的质疑。

他们不是“被延长的青年”,而是“主动更新的青年”:把35岁到45岁,定义成了最能活出自己节奏的“11点-12点黄金时刻”。

在这个五四青年节,愿每个人都能够重新理解“青年”这两个字:它不是一个被动的标签,而是一种自我定义的勇气。在年龄顶格的地方,人生,才刚刚发光。

【今日话题】

你怎么看待顶格青年?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编辑&排版丨熊清

作者丨赵姗、刘小伍

图片来源丨京东、视觉中国、互联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实验室》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CREATIVE

发表文章14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