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迷失在博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13·阅读时长21分钟

47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68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尚进 朱步冲 困困 贝小戎 尚进)

在博客,人人都写作

博客始终被文学青年们视作自己天然的战场,就如同上世纪80年代的前辈论诗攀文一样,每个有点书写理想,或者干脆喜欢记录流水账的书写者,都将博客视作展现自己那一点点小才华的舞台,就如同法国作家阿诺蒂在《文学书季》早就说过的那样:“在法国,人人都写作。”当被誉为“个人博客之父”的贾斯汀·霍尔在10年前开设了自己的个人站点,用4800篇网络日记絮絮叨叨地记载自己在南加州大学影视研究学院读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读书,嗑药,酗酒,家庭矛盾和一夜情时,他绝对没有想到这种独特的写作模式会成为后现代社会中,大众反抗媒体霸权的利器。更想不到今日博客泛滥者应该是戴夫·温纳,这位1997年UserLand软件公司的CEO,正是他的最初想帮助那些不擅长网页制作的人一个小忙,成就了网络脚本软件Scripting News演变为网络日志的技术模式。博客也在这种无心插柳中,让每个人都成为了独立的传媒发言人,最终以蜂窝状的组织结构形成一个庞大的民众性的文化社区,进而创造一种新的媒体形势理念。博客由此被称为与电子邮件、BBS和即时通讯并列的第四网络工具。尽管在中国网络上人们还在为Blog的称呼争个不休,但是Blogger、博客、网志、部落、部落客、部落格,这些仅仅是叫法上的分歧。

《时代》周刊记者克里斯·泰勒在一篇《我们能从博客中得到什么?》的评论中试图给博客一个历史性的定义,他写道:“电台统治了30年代,50年代是属于电视的,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历史学家们也许会认为21世纪是属于博客的。”恰恰还是《时代》周刊,2004年的年度人物给了小布什,而在候选人物中,Blogger现象被列为最强劲的候选竞争者,史蒂夫·瑞博这个博客先行者甚至设计出了以博客为封面的2004年度时代人物。不过《时代》还是列出了博客现象在2004年的光辉,它让我们知道做博客可能让你被炒鱿鱼,也可以抢新闻,甚至让新闻不会过时,博客也可以是件刺激的事情,有可能日挣5000美元,或者完全就是虚假的。而统计学者证明大多数博客是女性,甚至还有宠物,当然也包括像霍华德这样靠博客筹集竞选资金的人。很明显,专栏作家约翰·德瑞克要为自己于两年前在《PC》杂志上发表的诸如“博客就是在虚拟世界里排解无聊生活,满足自恋与偷窥情节的小手段”向公众道歉了。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