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利率化生存:利率应该有风险?!

作者:邢海洋

2018-08-10·阅读时长6分钟

33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7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邢海洋)

“央行的‘3.16政策’被误读了!”这几乎是经济学家的一致口径。

经济学家举出了一连串的证据。证据一,是200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已连续上调六次利率,香港地区最近也有利率调整,而无论市场还是民众都处之泰然。说明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变化原本是一件普通不过的事情,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民众不应该对此发表评论,甚或表示愤怒与不满。应该做的,是把自己转化为一个“经济人”的角色,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根据调整后的利率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证据二,利率本来就是有风险的。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就说,“无论是国内民间信贷市场的利率(12%以上)、还是现行国内投资回报率(利率应该是一种平均投资回报率),还是美国近50年来的利率变化,利率在10%以上应该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国内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利率放松管制,那么也容易上升到10%以上的水平上”。诚如是,一笔100万的贷款,30年以10%的利息偿还,每个月要还8880元。30年加起来,这笔100万的贷款,付款总额为320多万元。

显然,这样的说法还是难以令民众闭口,央行的有关官员终于出来表态:央行此次调整房贷利率政策,主要针对的不是买房的普通老百姓,而是为了抑制投机性购房,抑制投机带来的房价过快上涨。如果抑制房地产涨价成功了,专家又为即将买房的业主们算了账,即利率上升会导致房价下跌或稳定,这样的情况下,业主们在利率上的损失完全能从房价下降的实惠中找补回来。诚如是,民众真是要感谢专家的指点了。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利率化生存?

房贷调息震荡之后

3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