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玲
2018-08-10·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96个字,产生6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后引发了舆论热议。7月18日,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癌症等重病患者关于进口‘救命药’买不起、拖不起、买不到等诉求,突出反映了推进解决药品降价保供问题的紧迫性。”“现在谁家里一旦有个癌症病人,全家都会倾其所有,甚至整个家族都需施以援手。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总理说,“要尽最大力量,救治患者并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电影在引起公众关注的层面上功不可没,但国家对抗癌药的关注并非由电影而发。
“随着人口老龄化,全球进入了一个慢性病社会。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病人的长期生存率越来越高,这导致病人越来越多;病人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对肿瘤的投入就越来越大了。这几年,国家慢慢把癌症看作慢性疾病管理起来,所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抗癌药的新政策。”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肺癌专家吴一龙说。
2017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纳入了15个疗效确切但价格较为昂贵的癌症治疗药品,如赫赛汀、美罗华、万珂等,通过谈判降价及医保报销的双重效应减轻个人负担。从2018年5月起,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使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了零关税。预计今年9月底之前,新一轮抗癌药医保准入谈判工作将会完成,专家提出的拟谈判药品均为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所必需的临床价值高、创新性高、病人获益高的药品,覆盖了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肾细胞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癌、多发性骨髓瘤等多个癌种。
这些都是患者的福音。国家希望解决抗癌新药在中国面临的尴尬场面:上市晚,价格高,印度仿制药和国产原料药层出不穷。
发表文章42篇 获得40个推荐 粉丝35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