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潇
2017-09-13·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29个字,产生61条评论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173人
幽·静·物·异
783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181*****865划线
04-09 15:24
宫崎骏电影里的高鼻大眼的汤婆婆,原型就是大妖怪天狗。魔界中,称得上“君临天下”的,就是天狗了。根据江户时代中期的《天狗经》记载,在日本全国的山林之中,栖息着十二万五千五百只天狗。佛教僧人生前若是过于傲慢,误判佛道,或者带着邪心死去的话,将无法往生极乐,而会堕入魔道,这个魔道就被称为“天狗道”。即使如此,生前善良的人,会转换成“善天狗”;而怀有恶念的人,则会成为“恶天狗”。
139*****921划线
10-12 21:41
我想这个故事很好地体现了日本鬼怪故事中十分独到的一个特征——非人的“异物”也有着
Ukyo划线
07-30 17:26
有时随风而逝,譬如雪女;有时驾月东升,譬如辉夜姬。《鹤妻》里被丈夫偷看了衣橱,隐身而去的仙鹤,也是其中的例子。
07-30 17:21
狐狸娶妻也是妖怪界的一件盛事,娶亲队伍会举行大游行。至于娶妻当天是晴是雨,还是挂上彩虹,则因地制宜了。
哄哄划线并评论
05-04 14:11
枝头怒放的花朵,倏地整朵滚落下来,是非常可爱可怜的,这就是一种“怜悯”之情。“怜悯”是如何产生的呢?往往是在故事即将完结的一刻,整个故事突然中止,因而引发了一种美学情感。“方才开始,就马上结束了。”
Scarlet划线
04-18 12:36
《意识的起源与历史》的作者,荣格派分析学家埃里希·诺依曼认为,女鬼与英雄象征了日本与西方的不同心理意识。因“恨”而变成鬼的女性形象,象征着新事物的出现与新故事的展开。这些因为“悲悯”离开的女性,借助“恨”,开启了新故事。打败怪物的男性英雄,象征了西方的自我意识,而日本人,则是在留下怨恨离去的“女性”身上,寻找自我。
04-18 12:35
“怜悯”与“恨”,是十分有意思的一对概念。与“怜悯”不同的是,“怜悯”是相对隐身而突发的情感,譬如朝露,时日无多。而“恨”则是希望过程可以永远延绵下去,是对于“消失”的抵抗。“此恨绵绵无绝期。”为了产生“怜悯”,必须牺牲掉女性的存在。而离去的女性为了对抗这种宿命,则留下了“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