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悦涵
2017-09-13·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883个字,产生82条评论
发表文章204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581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幽·静·物·异
783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lesen划线
10-30 15:57
鹫田清一在《京都人生》中说,日本学生经常组织的修学旅行,也常因为京都是“历史城市”而作为目的地。但是,他却认为“把京都作为古都”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181*****865划线
04-09 15:20
作为一个京都人,他说“像京都居民这么缺乏历史意识的可谓罕见”。在他眼里,京都的坚守在于“京都人混淆了回忆和梦”。外地人看上去的所谓“历史感”,其实正是京都人日常生活的现实,“分不清什么是希望、什么是过去的痕迹”。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静”。正因为大部分地区的外观没有变化,才禁锢了历史意识的觉醒,使京都人真正“活”在传统。
04-09 15:18
生命中的美与快乐。王向远总结,“寂”是要淡乎寡味,在无味中体味有味。村上春树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叙述了一种深山温泉的禅意和梦境,其实是一种很典型的“寂”的意味,正因为极度放空,生命的真相才格外分明。“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的《村崎太太的巴黎》,记述了一个写字楼里普通但又奇异的清洁女工的故事。一个总穿奶油色工作服的村崎太太,染着一头紫色的头发。她长相非常平庸,但总喜欢说自己年轻时美丽;她做着低微的工作,却总跟旅行社工作的“我”,说
04-09 15:17
了。“寂心”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姿态,是深层的心理学上的含义。松尾芭蕉在《嵯峨日记》中说:“没有比离群索居更有趣的事情了。”村上春树的偶像约翰·欧文写了一本《独居的一年》。这些均表现出“寂心”美学。这种“寂”的生活,并非是要做一个苦行僧,而是为了更好
04-07 16:06
。《日本风雅》这本书中,说古典文艺美学范畴的“寂”是飘落中的叶子,它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寂”之声、“寂”之色、“寂”之心。那么,《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无论是在声(量少的台词和不高的声调)、色(清淡的颜色和简约构图)、心(女主波澜不惊的心态),都完整印证了“寂”的意味。这也代表了日剧一种独特的风格。同样风格的,还有《深夜食堂》《海鸥食堂》《四重奏》《鸭川食堂》《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地方吗》……
这一部平淡精美的日剧,其中的“静”,不仅表现在故事的情节——几乎没什么惊涛骇浪的跌宕起伏,“静”还体现在其间隐忍、坚强、不浮躁的价值观。剧中有一集,女主角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他在一座庙里当和尚。得知消息后她并没有前去相认,而是一有空,就去弟弟寺庙里的廊檐下坐一会儿,一只猫跑过来,伏在她的膝盖上。
04-07 16:05
在幽玄中,与微暗的意味相伴随的,是寂静的意味。在这种意味中有相应的审美感情,如鸭长明所说,面对着无声、无色的秋天夕暮,会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泫然泪下之惑。这种“寂静的意味”,总使我一下子想起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物语》。这部影片用一种白描的手法,平实记录了父母对子女浓烈、不求回报的爱以及子女对父母的凉薄和自私。面对这一沉重的主题,小津安二郎却用一种“静”的方式处理。他在这里体现的“静”,是一种静谧的隐忍,“静隐”。而在影片大段的“静隐”铺排之下,是潮水般的暗涌。这或许是日本文化
剧照“静”,是日本文化中一种并不难体会到的感觉。无论是川端康成《阵雨中的车站》无声细腻的女子心理描写,还是《雪国》开头那种纯白无迹,甚或是夏目漱石的《我是猫》——那种几乎能让人想象到猫爪无声在街道上行走的状态,再波及日式设计中素白低调的审美取向抑或日本单色电影中无声的隐忍,这个国家由表及里呈现出一股子静气。
Fantasy划线
12-11 18:57
村上春树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叙述了一种深山温泉的禅意和梦境,其实是一种很典型的“寂”的意味,正因为极度放空,生命的真相才格外分明
12-11 18:52
“静”还体现在其间隐忍、坚强、不浮躁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