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悦涵
2017-09-13·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144个字,产生88条评论
发表文章204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581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幽·静·物·异
783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lesen划线
10-30 16:49
侘寂,日语wabi-sabi,据李欧纳·科仁的《侘寂之美》,是几乎每个日本人都知道的一个美学概念,但如果你要让他(她)具体形容,却很难用一种精准的语言去描述。
10-30 16:48
松尾芭蕉的《草庵》,写“花云缥缈,是来自上野还是浅草?”其实是因为对于生活在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每天意识到的不仅仅是分分秒秒时间的流逝,还有梵钟那一打一敲之间的“间”这个感觉的跟随。
10-30 16:47
“幽玄”这一词,具体是日本古典文论中借助汉语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学概念和美学范畴。
181*****865划线
04-09 15:28
剩下光秃秃的枝丫横过天际。曾经喧闹精致的贵族宅邸,等到人去楼空、历史倾蚀,又会呈现出一种昔日繁华今日破败的萧索,但它仍是美的。这些感觉,都是侘寂。侘寂逼我们思考自身的死亡,以及它所唤起的孤寂和忧伤。这一点,又与“物哀”这个概念,有所融合。永井荷风在《雪日》中说的“回忆总能把人带入梦境,却终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空欢喜一场罢了。梦醒后反而让人陷入绝望与悔恨的深渊,难以自拔”,便也是侘寂的一种体现。
04-09 15:27
的东西,都不能称之为侘寂。日本的很多手作餐具、茶碗,会有一些刻意残破或破败但同时又极具一种美感的器物,这也是侘寂。川端康成的《脆弱的器皿》,也表现了一种侘寂美学。“年轻女子的确容易毁坏……恋爱本身也
在外,室内装饰也尽量简化,将茶道回归到了淡泊自然的最初。与当时追求名贵茶具的世风相反,他把日常生活用具随手用来作为茶具,用日本常见的竹器来替代高贵的金属器皿。可是当时丰臣秀吉的审美观,却是喜欢“高贵的金属器皿”、极致的富丽堂皇、“金叶闪闪的茶室”。这一切或许是导致千利休最终悲剧的根本原因。
农民出身的丰臣秀吉实在无法欣赏这种审美,两者形成深层、不可调和的矛盾。除此之外,千利休日益升高的声誉、对政治的轻率以及茶具的可观收益,都让丰臣秀吉产生了嫉妒之心。于是在千利休70岁那年,丰臣给他下了一道自杀令。
04-09 15:26
侘寂,日语wabi-sabi,据李欧纳·科仁的《侘寂之美》,是几乎每个日本人都知道的一个美学概念,但如果你要让他(她)具体形容,却很难用一种精准的语言去描述。简单来说,侘寂是一种不完整、不完美的简朴美学,注重食物本来的表现形式或转变留下的痕迹。日剧《料理仙姬》中有一集,一件精美的手作瓷器被打破,但之后他们找到技艺高超的工匠,花费不菲的价钱,用金粉把这件瓷器重新修补起来。重修的瓷器上有金粉形成的裂纹走向,于是形成另一种无法代替、和原来不同的美感,这就是侘寂。
04-09 15:25
文化史》进一步阐释,幽玄的终极意义是日本的“间”文化,即一种留白,一种“空而深远”的意味,意喻“人无法通过理性的知识获得的某种类似本源的东西”。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就是一种典型的幽玄文化的代表,其间萦绕的那种阴翳、朦胧、微暗、薄明的感觉,就是幽玄。“夕阳西沉之际,当我们由火车的车窗眺望乡村景色时,每每可以看到那以茅草为顶的农家,纸门上透着这种老式电灯的点点灯影。”《阴翳礼赞》中这种幽暗的“深远感”,是大西克礼总结的幽玄的第四种意味。这种深远感,不单是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更是具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上的意味,“它往往意味着对象所含有的某些深刻、难解的思想”。而《阴翳礼赞》中描述的“我”的朋友在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