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在早餐与小吃之间

作者:吴丽玮

2018-08-03·阅读时长6分钟

306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59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糯米饭

说到贵阳早餐,怎能不提糯米饭呢?那些在马路边、地下通道处支起大锅小灶的流动摊点,总能看到排起长队。摊主听着行色匆匆的顾客各种交代指点,把塑料袋托在手掌上,从锅内挖一坨糯米饭打底,再把土豆丝、酸萝卜丁、炸花生米、折耳根、脆哨末等等盖在糯米饭顶上,手一拢,一揉,裹成饭团,兜在塑料袋里,让赶路的上班族和上早课的学生揣进怀里做早餐外卖。

贵州的糯米饭以贵阳和贞丰两地最为著名。贵阳的糯米饭是在蒸熟之后加酱油来拌,糯米清香,酱油只是点缀,糯米团的味道依靠着店主制作的各种简易小菜来提味。贞丰是一个略油腻的版本,据考证自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现在的形制。糯米头天晚上泡好,第二天沥干水分后大火来蒸,蒸好后把熟的猪油油花花地淋上去,拌匀后用小火保温,按需索取。贞丰糯米饭的另一个特征是夹在里面的香肠,精瘦肉放香料提前腌制数日,用时炸至半干,切成薄的香肠片塞在糯米饭中小火温热。

无论是哪一种吃法,糯米的质量都是最关键的。好的糯米颗粒大而晶莹,沥干水分之后不容易破裂,即便做成贞丰糯米饭也不会吃得满嘴油腻腻。在贵阳,两种糯米饭都很受欢迎,贵阳口味更适合赶时间的上班族,去店里慢慢吃的往往是贞丰口味。除了加辣椒,贞丰糯米饭还可以选择加糖,这是北方人熟悉的吃法,只是不知道配着辣椒会不会有点不是滋味。


豆花面(于楚众 摄)


湖南面与豆花面

贵州近几百年的历史中,一直贯穿着移民、戍边、支黔的故事,明代屯兵、抗战西迁、1949年后的三线建设等等,人们从他乡远道而来,也顺便带来了对家乡的思念和记忆中吃食的味道。

湖南面就是一例。听名字是来自湖南的面,但实际上只是贵阳的湖南移民研制出来的面,在湖南找不到类似的做法。湖南面全凭一种乡愁,寄情发挥而做。大众点评网贵阳站社区经理张潇根据后台数据,把湖南面的受欢迎程度排在贵阳早餐类的前三名,仅次于同样来自外乡的牛肉面。“很奇怪,这东西看着平淡,但贵阳人就是喜欢湖南面的味道。”

湖南面里的主角是鸡肉。鸡块常和瘦肉丁一起先炒再加水炖,加胡椒粉、姜片等作料,熬出一锅浓郁的美味汤底。细面煮至断生弹脆起锅,灌汤,加香菇块,撒一把翠绿香葱段,人人垂涎这鸡汤味道的浓郁。湖南面的点睛之笔在于汤中自调的胡椒粉,也有人爱加糊辣椒,但争议比较大,有人认为破坏了鲜汤,有人认为这才能改善口感。

豆花面也是贵阳人喜爱的面食,专门提出来,是因为豆花面吃起来非常丰富有趣。一碗加鸡蛋和面的宽面条,加盖豆花顶在上面,最后结结实实浇满豆浆,这一碗就素净地完成了。另起一碗,先用红油打底,添上猪后腿肉切的肉丁,跟香菇一起炒,清香四溢,接着是豆瓣酱、炸花生豆和榨菜丝,最后不忘添些香葱和薄荷叶,瞬间给这碗面增添了清凉感。

豆花面的三大主角——豆花、豆浆和宽面条与配料分开,生发出无数搭配的可能性。最简单的,豆花可以先与豆浆一起吃,清清爽爽,吃完再把薄荷辣椒肉丁浇在面上,一碗面两重截然不同的味道。

文章作者

吴丽玮

发表文章100篇 获得14个推荐 粉丝466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早餐里的中国

武汉、西安、厦门、贵阳、扬州之味

980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