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电影的杜拉斯

作者:曾焱

2018-07-13·阅读时长5分钟

52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5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曾焱)


( 杜拉斯 )

纪念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10周年,法国文化中心选择了电影为对话语言,而不是她被无限放大推崇的文字。4月22日开始,6部由杜拉斯编剧、导演或者依据她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放映,此前他们在美国推出的专场更为系列地疏理了杜拉斯的12部电影,这差不多是她一生电影作品的完整版本。小说《情人》是她的标签,但远不是全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同的杜拉斯。法国杜拉斯研究专家、传记《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者拉巴雷尔(Christiane Blot-Labarr re)就认为,虽然《情人》使杜拉斯变成文学神话,但她的三部影片——《恒河的女人》、《印度之歌》和《在荒芜的加尔各答她名叫威尼斯》以及她印度系列的4部小说,才是杜拉斯作品真正的“中央高原”。

在《阻挡太平洋的堤坝》小说出版8年之后,大导演克莱芒(Rene Clement)将它拍成电影,如果以文本变成影像为标志,这应该是杜拉斯和电影的第一次接触,结果是她并不喜欢,“元素都在,但文风没有了”。她因此而对电影充满了不信任,或者准确地说,她强烈质疑他者所理解的镜头语言。“谋杀电影”的心思从这时候埋下,而在现实中却表现为她和电影一次比一次更深入和持久的纠缠。这其实和她用文字来颠覆文字是一回事,杜拉斯说过她的写作:“写作取走了我还留下的生命。剔除了我生命中的实质,我已不再知道我笔下的人生和我实际的人生究竟哪个是真实的。”电影对她来说没有这种幻灭感,她把幻象通过镜头反倒落定在现实之中,比如《印度之歌》,她就告诉观众:“凡举地理的、人文的、政治的等情节,均属虚构。因此,切勿认真地坐上汽车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从加尔各答奔向恒河口以看个究竟,当然,也用不着为此去尼泊尔。”

1959:《广岛之恋》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43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龙与鹰的对话

意大利文化年气质寻踪

38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