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木犀肉

作者:朱伟

2018-07-02·阅读时长4分钟

54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303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朱 伟)

木犀肉被认为是京菜,又从鲁菜引入。木犀就是桂花。我在清人梁恭辰的笔记《北东园笔录·讳不知》中读到:“曾闻有一南客不食鸡卵,初至北地早尖,下舆入店,呼店伙甚急,其状似甚饥,开口便问:‘有好菜乎?’答曰:‘有木犀肉’。”后有注释:“北方店中以鸡子炒肉名‘木犀肉’,盖取其有碎黄色也。”这则有趣的笔记嘲讽“讳不知以为知者”,说一个不吃鸡蛋的南方人,听到“木犀肉”,掩饰不知而为知说,“好好,快快速来”。等端上来,怕为人所笑,不敢言,又问:“还有什么好菜?”答:“摊黄菜何如?”南方人又说:“早言有此,岂不大佳?”等端来摊鸡蛋,只能推说肚子不饿,不想吃。仆人说,前程尚远,怕路上要饿,南方人于是说,如此,吃点点心好了。店伙计说有“窝果子”,他说,那就多拿几枚,端来一看是荷包蛋,只能“且惭且怒,忍饥而行,遂至委顿”。梁恭辰是梁章钜的儿子,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曾当过温州知府。此书写成于道光二十二三年。

清人厉荃原有一本《事物异名录》,在“桂”的异名下引《闽部疏》:“凡桂四季者有子,江南桂八九月盛开,无子,此木犀也。”汪灏的《广群芳谱》中则说,只有岩桂,才俗呼“木犀”,开白花的又称银桂,开黄花的又称金桂,开红花的又称丹桂。这种桂树因树纹如犀,才叫“木犀”。至于鸡蛋称“木犀”的来由,查无记载。

李时珍编《本草纲目》时,鸡蛋称为“鸡子”。他引孙思邈对鸡蛋的解释是,“微寒,畏醇醋,多食令人腹中有声,动风气。和葱蒜食之,气短”。他自己的发明是,“卵白像天,其气清,其性微寒。卵黄像地,其气浑,其性温”,所以,蛋白可以清气,治伏热、目赤、咽痛;蛋黄气味俱厚,可以补形,治呕逆诸疮、产后虚痢、小儿发热,与阿胶同功。蛋白蛋黄调和,“其性平”,可以“镇心,安五脏”,治“天行不解”。

王王其 1人推荐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548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长江珍稀动物的生死

白鱀豚、中华鲟、扬子鳄、鲋鱼

40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