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焱
2018-07-02·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08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曾焱)
法国文人近些年对龚古尔奖虽说贬多褒少,但大奖被美国小子乔纳森·利特尔拿走之后,还是有不痛快的。传播甚广的流言是有人“发现”小说不是乔纳森自己写的。谁写的?他爹,美国业内还算有名的畅销书作家罗伯特·利特尔,长项为间谍小说,代表作《特工:中情局的故事》。为论点成立,此说分析了《好人们》的架构,认为符合老利特尔的写作习惯:900页篇幅和《特工:中情局的故事》一模一样,档案材料的穿插行文也很类似,由此推断小说先由老利特尔用英文写成,再由小利特尔译成法文。
有人费心传谣,证明乔纳森·利特尔确实红透了。连他的文学经纪人最近也被媒体从幕后请到台前,作为“发掘利特尔的人”高调亮相。经纪人名叫安德鲁·诺恩伯格(Andrew Nurnberg),英国人,干这行30年了。他没有透露自己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了利特尔,内幕只限于第一次读到利特尔书稿时他的喜悦:篇幅长得令人生畏,但读来难以放手;题材似曾相识——至少有3个作者给他看过类似的东西——但它却如此与众不同,安德鲁说他当时感觉这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还有一个细节,是他曾同时向4家法国出版商推荐过这部书稿,一家退稿,两家犹疑不决,只有老牌的伽利马(Gallimard)出版社准时回信,而这家和他本人是最没有私交的。两个陌生人一起养了这只下金蛋的“小母鸡”。
安德鲁抱怨法国作者和出版商对文学经纪人行当偏见深,说了个小段子:某作家私下和安德鲁事务所接洽,和他同去法兰克福参加书展,碰上了相熟的出版社编辑,结果该作者顿时脸色煞白,连声嘟囔“完了,这下完了”。在法国,文学经纪人还是被很多人看成不入流的“掮客”角色,如今利特尔的一步登天和安德鲁现身说法多少会刺激法国文学界。以安德鲁的说法,英国和美国的文学经纪体系最完善,这两个国家99%的作者都会有经纪人。在英国,出版社编辑如果从来稿中读到了让他感兴趣的作品,第一件事情是建议作者立刻寻找一位合适的经纪人再来谈出版事宜。在他们看来,花时间和一个对出版市场懵懵懂懂的人谈合约太浪费时间也极其不专业,文学经纪人才是和编辑有共同语言的同类。就算不愁下家的作者,知名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多少出版商举着钱排队想把他肚子里那些生猛鲜货给勾引出来,他也不曾为省钱跳过文学经纪人。克林顿自传《我的生活》最终由华盛顿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罗伯特·巴奈特(Robert Barnett)一手筹划出版。这个人代理过包括希拉里·克林顿在内的150多个名作家及名人的作品,虽身兼文学经纪人,他的收费方式与一般经纪人不同:文学经纪人按规则能拿作者收益的10%~15%,巴奈特却按照美国律师的惯例按小时收费。在美国,普通律师每小时收费约在175美元,合伙人每小时300美元,著名律师可以达到400~650美元的标准。巴奈特一度列华盛顿50强律师前位,自然不会低于650美元一个小时。从商谈到出版,前后约3年,虽然不会天天为此事工作,粗略算下来巴奈特的收入还是很惊人的。说到收入,我们还可以看看安德鲁:利特尔的《好人们》得奖之前在法国发行了25万册,版权卖到德国是57.6万欧元,在美国是100万美元,以15%计,安德鲁从中获利也很可观。不过文学经纪人签作者跟投资股票一样,全在市场眼光和胆识。《费加罗报》文学版的记者采访安德鲁,问他有没有吃后悔药的时候,安德鲁说当然有过,举了一例:有位俄罗斯历史学家曾经很想和他合作,手稿送过来,安德鲁读后感觉文笔很好,但类似题材他见得多,盘算出版后难有大作为,就建议作者去找了另一位经纪人。几个月后,安德鲁打开《纽约时报》,发现这本书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已经跃升到了第6位。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42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