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已死

指数已死

作者:谢九

2018-06-29·阅读时长3分钟

67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7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在中国股市十几年历史里,投资者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在炒股之前总是看大盘的脸色行事,尤其是上证综指。在过去十几年里,大盘点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股市的整体面貌,所以,投资者看大盘脸色行事,十几年来倒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市,2006年10月26日,工商银行上市,这两家巨无霸公司登陆A股市场,基本宣告了上证指数的死亡。截至今年1月5日,工商银行的总市值高达18204亿元,而流通市值仅为372亿元;中国银行的总市值为12870亿元,而流通市值仅为264亿元。总市值和流通市值之间的巨大差距,为市场撬动这两家巨无霸提供了巨大的杠杆,拉升或者打压这两家银行股600多亿元的流通市值,就相当于拉升和打压了31074亿元的总市值,而上证指数的总市值也不过84175亿元。某种意义上看,只要能撬动600亿元的流通市值,就相当于撬动了上证综指84175亿元的总市值。上证指数太容易被人为操纵,已经基本失真,不再是能够反映整个市场全貌的指数,而成为反映两家大银行股走势的指数。

在两家银行股上市前,大部分个股都是随大盘涨而涨,随大盘跌而跌,现在这种正相关性已经大大减弱。在大盘连续上涨到2800多点的时候,大部分股票在原地踏步甚至下跌,反而上证指数在1月5日大跌70多点时,却有将近700家股票上涨,只有100多家下跌,而当日上证指数的下跌只是体现了两家银行股的双双跌停。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713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炒基金的22条“军规”

3000点上的安全词典

41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