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7-24·阅读时长19分钟
人类对于推理探案故事的渴求是永无止境的。这不仅仅是出于猎奇,而是这些离奇的故事,总能轻松地跨越身份和文化的障碍,为我们带来智力游戏的愉悦和人性记录的启迪。
众所周知,英剧在这个类型上,向来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传统。且不说古早的那些耳熟能详的巨头之作,近几年的也频频推出该类型的优质剧集。比如《真相捕捉》《谜探路德维希》《混沌少年时》等等。如今,又一部高分悬疑剧《悬案解码》以黑马之姿火出圈。剧名看着平平无奇,却在很多方面令人耳目一新,上线后即连续两周登顶Netflix收视榜单冠军。到现在,国内外都颇受好评,豆瓣评分8.5,IMDb8.2,绝对是今年值得一看的探案好剧。
“消失的她”:一个不受欢迎的女人失踪
《悬案解码》改编自丹麦最畅销的犯罪小说家尤西·阿德勒-奥尔森的代表作《笼子里的女人》。编剧和导演则是因为美剧《后翼弃兵》而成名全球的斯科特·弗兰克。光是这两点,就足以看出本剧的质量不会差。
这部剧是从一起“失踪案”入手的。
一位知名的检察官梅里特,突然神秘消失。梅里特是一个孤僻的人,她的住所远离市区,没有稳定伴侣,也没有朋友。她的母亲早逝,与父亲关系很差,多年不相往来,平日只与患失语症的弟弟相依为命。家中还有一个负责照顾弟弟的保姆,虽尽心尽责,但又流露出对弟弟过度的占有欲,与梅里特的关系并不融洽。
失踪前一段时间,梅里特,正在调查一件极受争议的富商妻子坠亡案。她相信这名妻子是被富商从楼梯推下,而不是自己意外摔倒。可惜证据不足,富商还是被无罪释放。但在案件审理期间,梅里特持续受到恶毒的骚扰和死亡威胁,甚至还察觉到有人在暗中跟踪、监视她。显然,大部分怀疑的矛头都指向了这个权势滔天的富商。
不仅如此,梅里特的同事也与她存在矛盾,前辈因为没能负责这个案子,对她怀有怨气,上司也对梅里特的“不听话”感到不满。
看起来,这些都是对梅里特有潜在加害动机的嫌疑人,警察却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证据或线索。毫无头绪之下,调查走入死胡同,不了了之。如此过了四年,梅里特是死是活,依然杳无音信。
但最近,警局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部门,专门处理无人问津的悬案,被悬置了四年的梅里特失踪案也由此重启。这个部门就是英文剧名所指的“部门Q”,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想借此提升警察的公信度,但实际上则是把警局里一干不受待见的问题人物,统统支到一边,给他们找点事做。没人相信他们会真的破解那些陈年旧案。
就这样,一帮不受欢迎的警察,开始重新寻找一个不受欢迎的消失的女性。
“恶意”:一个女性的被囚禁与被审判
以悬案展开的影视作品并不少见,韩国电影《杀人回忆》、美国电影《十二宫》等,都是影迷心中的高分经典之作。如何再从相似的题材中呈现出新鲜的视点,可谓巨大的挑战。
《悬案解码》令人惊喜的地方也正在于,它在悬案题材里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子。
首先,这部剧没有脱离悬疑剧的本色,在推理层面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无论是错综复杂的人物线,还是真真假假的叙事诡计,看上去朴实无华,但全都有效地给观众带来了误导。
当所有人都误以为这个具有社会派氛围的悬疑故事,最终将揭露出一个可怕的权力阴谋时,嫌疑人却显现出一个毫不起眼、面目模糊的边缘小人物身影。
更重要的是,剧集在有效的悬疑之上,并没有将重点只停留在反转与解谜的爽感。而是试图在这样一个奇特的女性失踪案中,揭露社会中对女性隐藏的深深恶意。
在全球范围,失踪女性案件都是一个备受民众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曝出过太多骇人听闻的案件,人们看到女性消失,往往会联想出各种残暴的现实:被丈夫杀害却谎报失踪,作为生育工具而被铁链囚禁,被诱骗绑架沦为地窖性奴……
某种程度上,《悬案解码》中的悬案其实不悬。因为从一开始,这部剧就告诉大家,失踪的检察官并没有死,而是被人囚禁。而作案者绑架囚禁梅里特,既不是为了图财,也不是为了泄欲。令人震惊地,他是为了审判,他认为梅里特有罪,执着地要她为自己的罪过忏悔。
他囚禁梅里特,就是为了让这样一个成功的女性在精神上向自己屈服。而梅里特表现得越强硬,越不妥协,他让她屈服的渴望就越强烈。他借以在虐待与审判梅里特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点可怜的优越感。这样的恶意并不仅仅属于作案者,而是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只是没有被合适的机会激发出来。
“默杀”:那些纵容恶意的沉默与遗忘
除了对犯罪者阴暗扭曲的心理动机揭露,《悬案解码》同样将诘问的矛头指向作案者以外的相关人士。简而言之,这部剧不仅在质问她为什么会消失,更在反思她为什么会消失那么久?
剧集以两条线并行叙事,一条是梅里特的囚禁线。四年来,她在那个狭小、肮脏、闷热的地方经受着无穷无尽的虐待,煎熬着不见天日的压抑,困惑着这一切的发生,思索着自己被谁囚禁、为何被囚禁。但她从来没有被这些折磨击倒,而是在这样绝望的处境里依然探索着求生之路。
另一条线则是悬案部的调查线。反差的是,这条调查线并不那么振奋人心。大部分悬案故事透露着对破案的渴求。但这部剧一开始,调查就透露着一股死气沉沉的冷漠。几乎所有人都对这个案子不抱希望。尤其是过了四年之久,都相信受害者一定已经死亡。唯有一个渴望找到梅里特的人,是她的弟弟,但他因为患有失语症和精神疾病,被认为是不具有行为能力的人。
其实,像这样悬而未决的案件,封存在警局档案室里的还有很多。只是,有限的警力连新的案件都未必顾及得来,对于过去的悬案,也只能选择遗忘。但有意思的是,这部剧真正的主题就悄然藏在这种冷漠的氛围之中。
梅里特之所以多年未被找到,恰恰是因为她身边的几乎所有人,都不希望她被找到。换句话说,她的消失,可以让周围人省去很多麻烦,或从中获益。
她担任检察官时,得罪了太多有权有势的大人物,其中也包括了涉嫌杀妻的富商。她工作时的执拗,也得罪了她的上司和同事。平时生活中,她强硬而刻薄的性格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显然,梅里特是一个绝对不完美的受害者。她是不合群的异类,是不妥协的少数派,是不听话的刺头,她的存在妨碍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女人突然人间蒸发,无数人却在暗暗庆幸。在他们眼里,这样一个性格恶劣的女性,遭到谋害是她自己活该。
这部剧正是通过探案过程中的走访调查,揭开这一个个相关人士背后的秘密,也借此嘲讽人性中最普遍的阴暗面。这个悬案之所以成为悬案,并不一定是因为犯罪手段有多么高明,而很大程度是因为整个社会的沉默与纵容。
正是他们的不作为,放任了这场绑架案持续了四年依然毫无进展。他们潜意识地说服自己,梅里特已经死亡,好让这个案件就此不了了之。殊不知,这个异常坚强的女性正在不为人知的牢笼里,与死亡斗争了四年之久。
与之相对的,是悬案部的主人公团队。他们是四个同样被边缘对待的问题警察,看上去与经典推理故事中的神探形象相去甚远。特别是男主角,总督察莫克。要知道,出演这个角色的是英国顶级男神马修·古迪,过去的他总是出演英俊迷人的翩翩绅士。但在这部剧里,他彻底抛弃自己的美颜,以一副邋里邋遢、暴躁毒舌的形象示人。他的破案过程,也不是出于多么高尚的侠义理想,而是一种勉强基本的良心与责任感。更多时候,莫克及其手下的努力是出于一种自救,即通过破获一桩案件,来实现自我的救赎。
与所有人一样,主角团四人的生活也很不如意。莫克前不久才遭遇了一场枪击案,虽然自己捡回了一条命,但他从此患上严重的PTSD,并对自己过分苛责。搭档则在枪击案中中枪脊椎,半身瘫痪,性情大变,对一切都丧失热情。另一个身手不凡的手下是叙利亚移民,在家乡有着神秘的身世,移民英国后因为身份长期受到闲置。最后一个伶牙利嘴的警员,看似阳光热情,但其实曾在追凶过程中犯下命案,导致她患有严重心理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他们与梅里特的处境异常相通,有着专业的工作能力和直截了当的处人方式,却因此让自己受困。诚然,最终是莫克等人破解了悬案,救出了梅里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梅里特在四年里顽强求生的奇迹,拯救了这个从不被看好的新部门,并重新唤醒了四个问题警察的工作动力。
故事的结尾,得救后康复的梅里特来到警局致谢。当她走进那个如垃圾堆般的地下浴室改造而成的办公室,看着警探们将她的人生轨迹清晰完整地排列在一张白板上时,这一幕格外动人。谁能想到,本是两条素不相识的生命线,却在一个尘封已久的案子里相互交织,最终成了彼此理解、相互救赎的存在。这恰恰也是这部剧最有趣也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它暗示了人们总会忽视的一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岛。我们总会以各种方式产生命运的相连。当责任落到自己的头上时,我们至少不应该选择让恶意继续。
排版:小雅/ 审核:雅婷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36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