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终篇-纪念)

《巨流河》(终篇-纪念)

作者:走四儿

2018-06-22·阅读时长4分钟

2170人看过
我来自北兮,回北方。

 1、母亲一九八三年八月的一天,八十四岁的齐母平静地去阳台浇了花,回房坐在床沿对女佣交代了给老先生做午餐后,说:主啊,你叫我去,我就去了。随后便坐逝而去。

齐母是五零年皈依基督教的,她半世忧苦,随丈夫奔波漂流二十年,渡海至台湾,所有的昨日被切断,却不知明日如何,自此开始认真读《圣经》,三十五年日日捧读,勾画背诵,这是她除了儿女丈夫之外,唯一属于自己心灵的天地。

齐母总是讲着一个关于狼的家乡原野的故事,勉励儿孙读书向上,后来齐邦媛回到家乡探望才知那只是母亲心中对故乡幻化了的一个美丽影子。

母亲过世后,齐氏姐妹在淡水三芝乡找到一块山坡地,地势开阔,面对太平洋,作为母亲墓地,齐父在世时常到墓前坐着,那里可以清晰看到远洋的船驶过,他说往前看就是东北方,海水流向渤海湾就是大连,是回家的路,“我们是回不去了,埋在这里很好”,四年后,齐父过世亦葬于此。

2、父亲

看到齐邦媛车祸的样子,被称为“铁老”的齐世英那紧闭了四十年眼泪的闸门被冲破,自此再也无法关上,他最后几年孤独的日子里,回忆往事占据了他的心思意念。八一年,张学良去医院探望他,自三五年汉口不欢而散后,近半世纪首次再见,齐世英心情难以平静,他常常自问,“如果当年能够合作,东北会是什么样子,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巨流河一战,郭松龄战胜,东北是否就不会落入日军之手。。。。”,那些遗憾,虽已还诸天地,却仍日日折磨着齐世英余年岁月。

晚饭时,齐邦媛和妹妹总会斟一杯酒给他,每当端起酒杯,齐世英就会泪流满面,断断续续说着当年:明明不该打败仗的局面,却败了,把那么大的东北丢了。。。。那些一心跟随他的人。。。都是我害了他们,是我对不起他们。这些话反复折磨着齐世英。

八七年八月的一个下午,齐世英坐在床旁藤椅上,溘然长逝,与妻子葬在一起,那块面对太平洋的墓地,冬季无雪,夏季湿热,太阳猛烈的照在他们埋骨的石座之上。


3、家乡

父亲过世后不久,开放大陆探亲,九三年,齐邦媛偶然得知武大的好友鲁巧珍已是肺癌晚期,她立刻决定前去上海见最后一面,此时,俞君已经过世,见到巧珍,她从枕下拿出一张纸,念起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齐邦媛回台湾后便接到鲁巧珍去世的消息。

齐邦媛由上海飞至北京,然后转火车至铁岭她的出生之地,一路兴奋,到铁岭已是半夜,黑暗中,齐邦媛呼唤堂弟的名字,数十年后,两岸亲人终于相见。祖居庄园早已被摧毁,祖坟也已变为田地,童年常去采摘的芍药花,如今也不见踪影,万里还乡之旅,只见一排排防风林,沃野良田,却已没有齐邦媛的立足之地了。

九九年回北京参加南开四三班聚会,几十年过去再见面都已是白发苍苍,人面不识,这些人,这些事,那鱼池,那默林都真正存在过,岁月能改变,但并不能摧毁。好友柳志琦为见齐邦媛,拖着残疾的身子,由天津坐一百多公里车到北京,见面抱着齐邦媛哭到:想不到今生还能见到你。半世纪前,柳志琦去了解放区,齐邦媛只身赴台,从此两个天各一方,命运各异,五十年后再见犹如隔世,记忆与遗忘似双股柔丝,层层绕着这一屋子白发小友,正顾贞观在《金缕曲》中写道:“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人生飘零聚散,这铺天盖地的惆怅,是诗词也无法言说的。

4、再忆张大飞

       北京聚会后,齐邦媛抱着还乡之情去到南京,车子行至紫金山航空烈士公墓,在紫金山半山坡上,一大片白色平台之中,竖立着巨大的石碑和两位身穿飞行服的中美军人像,坡地第一层是美国烈士碑群,第二层是三千多中国空军烈士碑,齐邦媛静静地说,我要去找那块M号墓碑,M号碑上刻着二十个名字,其中一栏,简单地写着:张大飞上尉辽宁营口人

一九一八年生 一九四五年殉职。那个二十六岁年轻的生命简单地浓缩到这一行字里。齐邦媛久久坐在碑前,回想起那个三六年冬天在她家中艰难叙述他父亲被日本人烧死的男生,那些流亡路上始终保护她的,保护重病的母亲,幼小的妹妹的中山高中部男生,过江后,他们就去中央军校临时招生处报了名,张大飞报了空军,他说,生命中,从此没有眼泪,只有战斗,只有保卫祖国。看到这里,我再一次泪流满面,那是怎样一种伤痛的回忆。张大飞的一生,在齐邦媛的心中,如同一朵曼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

丘吉尔说: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5、魂归

二零零一年,九一八事变七十周年,齐家四兄妹同回沈阳,参加东北中学“齐世英纪念图书馆“揭幕典礼,纪念齐世英那一代漂泊的灵魂。

自一九二五年郭松龄饮恨巨流河,至一九八九年埋骨台湾,齐世英带着妻儿,四海为家,辽宁铁岭已成为齐氏兄妹纸上的故乡。

东北中学自开创就颠沛流离,从北平招到的学生们似一个大家庭般随学校流亡到南京、再至汉口,到湘乡,到桂林,到怀远,跋涉流离至四川,得以安顿八年,抗战胜利后回归故乡,却遭停办四十六年,直到九四年由各地及海外老校友推动,才得复校,重见天日。

唯楚有士

虽三户今秦以亡,

我来自北兮,回北方。

会场出来,齐邦媛独自一人去了大连,连续两天,她一个人坐在海边公园的台阶上,望着渤海流入黄河,在入东海、入太平洋,两千多公里至台湾。绕过全岛南端的鹅銮鼻,灯塔下面数里即是哑口海,海湾湛蓝,精美,风浪到此音灭声消。

一切归于永恒的平静,而我已是满面泪痕。

北京1-金木走四儿 2人推荐

文章作者

走四儿

发表文章6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1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