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克扬
2017-08-16·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535个字,产生80条评论
发表文章36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95人
设计学博士,独立策展人,唐克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中国人的桃花源
582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De1i1ah划线
11-28 03:50
。“文化的自然”,也就是人工化的拟似“景观”,和对“自然的自然”,也就是对现实生存环境的关切,常常在同一个画框内叠加在一起。
客观精准的“研究”与蓄意精心的“错解”并置,是我们这个时代更普遍的“文化山水”。
11-28 03:44
当下生活,艺术只是现实问题生动的材料。
11-28 02:42
但我猜“活的中国园林”大概和表面的风貌无关。
11-27 20:59
不仅是谈论它的知识,它还复原了认识一座中国园林的应有的历史心理的情境
如此,偶遇一座“别处的园林”,在其中做一个有关园林的展览,不仅是谈论它的知识,它还复原了认识一座中国园林的应有的历史心理的情境——那个夏天,主管这座园林的馆长特别许可我把整个场地作为展场,而不限于博物馆的房间。我的理由:园林的题目、园林的地点、园林的手段、园林的视角、园林里的生活……必须在同一个展览里统一,听完后,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那就往选帝侯的“中国亭子”处走走吧,现在,“中国人”终于又回来了!
11-27 20:07
寻常的生活和长久的记忆中
11-27 19:01
这种陌生的东方风景不仅仅是异国的图像,也是整个“自然”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