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赛
2018-05-31·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80个字,产生6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关于为什么研究超常儿童,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费尔德曼(David Henry Feldman)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在我研究的超常儿童中,常常遇到一些特殊状况,是一个人的成长异常顺利的典范:孩子的天赋兴趣、父母的养育、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的机制,完美地促成了一个人一生潜力的最佳发挥。我想,研究这些顺利的典范,至少是一种视角,可以让我们看到是那些不那么顺利的情况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比如,超常儿童往往很早就知道人生的志趣所在,但对于普通的孩子,可能父母就要花费更多的心力帮助他一起找到这种志趣。
超常儿童在人口分布中的比例大约是1%~3%,按照中国的人口基数,每年的超常儿童的人数都在几百万左右,但是这些孩子的命运如何,我们基本上一无所知。因为国内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在采访这组封面的过程中,那些超常儿童在我们内心激发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对他们才华的某种困惑与敬畏——对于这些超常儿童,我们的了解其实很少。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特殊能力到底从何而来。
另一方面则直指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失落与痛楚——与他们相比,普通人的人生是否天生就带着某种自身局限,只能以某种速度思考到某一深度,而不可能最终达到卓越的境地。
其实,在关于天才的讨论中,先天与后天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先天论者认为,才华由基因决定,是不可变的。后天论者则认为才华受文化影响,可以经教育/训练而提高。
发表文章232篇 获得67个推荐 粉丝407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