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恐惧依然存在:《核不扩散条约》50周年

作者:刘怡

2018-05-21·阅读时长20分钟

308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187个字,产生3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68年7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迈克尔·斯图亚特(中坐者)代表三大发起国之一,在《核不扩散条约》上签字。该条约自1970年3月5日开始正式生效


受“9·11事件”引发的国际反恐战争影响,2002年,由本·阿弗莱克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谍战惊悚电影《恐惧的总和》(The Sum of All Fears)在全球市场斩获了1.94亿美元的票房。这部改编自汤姆·克兰西同名小说的影片描绘了一个险象环生的故事:欧洲新纳粹势力将以色列在“赎罪日战争”中丢失的一枚小型核弹偷运至美国,在巴尔的摩“超级碗”橄榄球赛现场引爆,企图诱骗美国政府相信这是俄罗斯当局策划的阴谋,继而发动大规模核反击。就在富勒总统准备下达对俄罗斯发射洲际导弹的命令之时,中情局分析员杰克·雷恩发现了事件中存在的疑点,并说服自己的旧相识、俄罗斯总统涅姆洛夫保持克制,从而在最后关头避免了核大战的发生。克兰西引用丘吉尔的金句“恐惧的总和”来描述核困境下博弈双方的心理:由于核武器的惊人毁伤效能,一切有核国家都时时沉浸在对自己可能遭受先发制人打击的恐惧中;当这种恐惧达到顶点时,“预防性攻击”将被当作现实的策略加以运用,结局则是不断升级的核报复和百万级规模的人口伤亡。

幸运之至,克兰西担忧的核战争迄今仍未发生,但《恐惧的总和》的确点出了三项现实风险:其一,相较拥核地位获得普遍认可、核弹头总数也较为透明的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类似以色列、巴基斯坦这样已经越过核门槛、却拒绝接受国际监管的区域强国正在成为更容易滋生危险的行为主体。其二,在中东等全球冲突高发地区,售卖核材料、核技术乃至投射工具(弹道导弹)的地下黑市规模已变得异常惊人,极端势力、恐怖分子、内战团体等非国家行为体皆游走其间,对既有的针对国家的监管体制构成了冲击。其三,美俄两国削减战略武器总数的进程自“冷战”结束以来陷入了滞后状态;从能力上说,双方依旧可以随时毁灭整个地球。

2018年7月1日,《核不扩散条约》(NPT)即将迎来签署50周年纪念日。这项最初由英美苏三国发起的国际倡议自1970年3月5日开始生效,迄今为止已经获得191个国家和地区政府的签字认可。在承认到1967年1月1日为止已经成功研制出核武器的美、苏、英、法、中五国(也是安理会“五常”)的合法拥核地位的基础上,条约确立了三大原则:1.核不扩散,即除上述五国之外的缔约国承诺不主动发展或获取核武器。2.核裁军,即5个“合法”拥核国家应致力于削减其部署的核武器的数量,同时承诺不以任何方式协助无核国家获得核武器。3.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权利,即在缔约国、尤其是其中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现实需求的能源、医学等领域,允许各国合法交流相关信息、设备和原材料。在1970年条约正式生效之后,除“五常”之外的无核国家通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订《全面保障监督协定》,将其和平利用核能的商业和科研活动置于国际监管之下,并有义务随时接受IAEA的核查。恐惧被暂时管制了起来,以限制其潜在的破坏力。

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到2018年初,全球实际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的数量相较1968年仅仅增加了4个(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其中又只有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以及尚无核能力的南苏丹四国始终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曾与以色列秘密开展核技术合作的南非在1989年主动提出终止核武器开发进程,并销毁了6枚已经组装完成的原子弹。苏联解体之后,IAEA参与了转移和销毁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残留核武器的工作,使其成为无核国家;进入21世纪之后,又陆续主导了对伊拉克、利比亚、伊朗等国核武项目的废止和管控进程。2018年4月27日,曾两度宣布退出NPT条约的朝鲜政府也在《板门店宣言》中重新提出了“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目标。由于在倡导中东地区核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以及参与朝鲜—伊朗核问题谈判中做出的努力,时任IAEA总干事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在200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埃及人穆罕默德·巴拉迪在1997~2009年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2005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恐惧造成的阴影毕竟尚未被彻底驱散。由于《核不扩散条约》并未就合法拥核国家的裁军进程做出明确规定和约束,美俄两国履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规定的进程在2001年START I到期之后即陷入严重滞后状态,在1993年和1997年进行的两阶段新谈判则以失败而告终。2011年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虽然承诺到2018年初为止将双方实际部署的大型核弹头统一减少到1550个以下,但这一数字依然足以将地球反复毁灭数十次。2004年曝光的卡迪尔·汗核黑市网络则印证了全球地下核材料与核技术交易市场的存在,至少有3~4个核门槛国家曾经从其中直接受益。而在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美国特朗普政府于5月8日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使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再度被核开发甚至核武器竞赛的乌云所笼罩。在《核不扩散条约》迎来50岁生日之际,恐惧依然弥漫在整个世界,并将继续考验政治家的智慧。

文章作者

刘怡

发表文章196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2502人

身与名俱灭、江河万古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沈从文

最后一个浪漫派

1243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