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千
2017-08-02·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223个字,产生7条评论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3967人
喵
文学、哲思、博物和行旅
528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斑马和鹿划线
08-06 08:55
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科学与人文的分化越来越大,各学科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博物学已经成为历史,现代社会中不会再出现博物学家。但是如怀特这样对于身边自然界的一切都满怀热忱,对于鸟类的好奇和热情胜于一切的人却将永远都存在。其中的原因,大概可以用怀特在一封信中所引用的法国科学家伽桑狄的论述来解释:“相比人类的声音或乐器之声,他之所以更喜欢鸟儿的鸣唱,并不是说前者不能给他带来愉悦,而是因为人类音乐的起承转合会扰乱他的思维,吸引他的注意力,打断他的睡眠。而鸟儿的鸣叫则不会带来这般困扰,因为无法模仿的声音不会扰乱心神。”——这种无法模仿的声音,就是大自然的声音。
08-06 08:49
他描述蟋蟀在夏夜的叫声时就这样写道:“让我们感到愉悦的声音,并不总是甜美动听的。同样,刺耳的声音也不会总是惹人不快。我们迷恋或讨厌某种声音,更多是因为这种声音带给我们的联想。因此,蟋蟀的叫声虽然尖锐刺耳,落入某些人耳中却极为动听,还会让他们满心都是乡间夏日里一派生气勃勃的欢乐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