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人还会有自然的生活吗?

作者:陈嘉映

2017-08-02·阅读时长7分钟

85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37个字,产生1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写自然的书

我读过几本美国最早的一批自然爱好者写的书,写他们离开都市,到西南部人迹罕至的荒野里,去过艰苦得难以形容的日子,同时欣享难以形容的荒野之美。美国建立国家公园,他们是主要动力之一,建立了黄石公园、优山美地、大峡谷这些国家公园。只是我闲读的书,读过多半就送人了,现在作者、书名都记不起来了。

咱们中国人写自然的书,读得不多。读过徐霞客,其他写自然的,柳宗元、张岱,读古文随时能读到。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人对于非人工风景的爱好比西方更强烈。西方社会更多以人为中心,或者,以神为中心,对纯粹自然美的欣赏比中国少。比如北宋的范宽,画西部的那些大山,更喜好严峻的山势,西方缺乏这样的审美。近现代之后,高度的工业文明反倒使得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荒蛮的美。

我是都市人,但也正因为我是都市人,我对于蛮荒的美特别有感觉。16岁时我第一次去新疆,火车开过戈壁滩的时候,我一下就被戈壁滩的景象抓住了。有人把这种反应视作恐惧,这我不知道,反正人看到这种景象时是会被震慑住的。康德提出过崇高之美和优美之间的区别,我想他所说的正是这种区别。崇高之美就比如说是荒漠和戈壁滩,还有戈壁滩上的天空,还有海洋、狂风骤雨,它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漂亮”,但确实有一种美,而且和优美不大一样。

现代中国人写的游记,我也读得不多。朋友阿坚出了书会送给我,就读了。阿坚算个旅行家了,也是写家,旅行的书出了不少,一套“山河狂走系列”就有三本,《南方的三省交界处》《踏遍北京野长城》《夏走滇藏,冬走青藏——山河狂走系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此前还有《平原动物上高原》《北京山峰词典》等多部。他去的地方野,多半是普通游客不去的,等于他替咱们去了,路途辛苦,咱们读读游记也罢了。

阿坚也写记述日常生活的书,也可看,边缘人的生活,有点儿抵制现代文明的意思,他有时标榜那种更自然的生活。夹个公文包早九晚五,飞到广州飞到巴黎开会做报告,这样的生活肯定不自然。但每天晚上转勺子喝大酒就自然吗?也许人再不会有自然的生活了。

文章作者

陈嘉映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931人

当代著名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夏日阅读:在自然中

文学、哲思、博物和行旅

528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