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19·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16个字,产生2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周党伟
意义与无意义的战斗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人类的问题,每一种答案都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诠释,但没有一个是终极答案,而且没有一个答案能够完全解答这个问题。答案会随着世界的发展和时空的转换而变化,而意义和无意义则是丰富的生命中的一部分。荣格在51岁的时候写道:“生命既疯狂又充满意义,当我们不再嘲讽一个方面而期待另一个的时候,生命会极度的单调无味,一切都会被简化为毫无价值的数值,既没有意义也没有无意义。”25年之后,当他76岁的时候,他又给出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重要的元素,不论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都与个人气质有关。如果无意义占有绝对的优势,那么生命的意义将会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消失。但在我看来,事实情况又并非如此,或者就像在所有形而上学的问题中一样,二者都是正确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也是无意义的,既有意义,也无意义。我热切希望意义能够成为主导,赢得这场战斗。”
意义和无意义这个古老的问题成为决定一个人生命有价值和无价值的关键。荣格也深受其扰,但他清楚地知道这没有最终的答案,而答案就在追寻的过程中。将个人的元素融入到集体中,将个人的神话结合到集体的神话中,意义和无意义的冲突便会呈现出自己的价值。荣格在1914到1930年之间遭遇的便是意义与无意义之间的战斗,而《红书》是这场战斗的结果,一部似乎无意义但又充满意义的作品。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荣格对自己在1912年左右所处的状态充满不确定,他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付出巨大的努力,并且取得理想的效果,他的国际声誉一路高涨,他成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国际精神分析年鉴》的主编。1912年出版的《力比多的转化与象征》一书将他与弗洛伊德的冲突公开化,也使他陷入对意义的思考中。时代精神引领着他取得现实的成功,深度精神强迫他审视自己,进入更深的个人冲突中。他不认可生命没有意义这个观点,对他而言,生命充满意义和经验,但现在他感觉到生命的意义却不在现实的标准中,因为除了客观的思考之外,主观的价值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个人的能力和现实的成就能够带来生命的价值和无意义感,但个人的无能部分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得失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因此他在1952年重新修订《力比多的转化与象征》时,在前言中写道:“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龄(36岁),它标志着人生后半生的开始,在这段时期,人的心理会发生变化,出现心理转变。”完成这部作品之后,他认为自己需要面对自己无能的部分,进入到无意义中,而那些无意义的部分是在现实中被忽略的和被遗忘的。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