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丘濂
2018-03-19·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780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里奥哈红酒的崛起
第一次看到里奥哈红酒(Rioja)的名字还是在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里。在结尾的部分,主人公杰克·巴恩斯和心爱的女子去马德里的波丁餐厅吃饭,点的就是烤乳猪和三瓶里奥哈红酒。这本自传体小说完成于1925年,那时里奥哈红酒已经小有名气了。如今西班牙红酒的若干产区中,最负盛名的就是里奥哈。1991年,里奥哈葡萄酒从原来的DO级别升级到了DOCa,在西班牙的葡萄酒分级体系里达到了最高等级。DOCa葡萄酒的生产标准最为严苛,并且之前必须成为DO产区10年才能申请。另外一个获得DOCa级别的是加泰罗尼亚大区的普里奥拉托(Priorat),不过已经是2001年的事情了。
里奥哈是个产区概念,包括了拉里奥哈(La Rioja)为主体的几个不同的行政区,比如北边巴斯克和纳瓦拉自治区的各一小部分。它下面又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分为三个子产区。整个里奥哈产区北面是坎塔布里亚山脉(Sierra de Cantabria),南面是德曼达山脉(Sierra de la Demanda)和卡梅洛斯山脉(Sierra de Cameros),西班牙境内最长的埃布罗河(Ebro)从中间穿流而过。位于埃布罗河上游的上里奥哈(Rioja Alta)海拔较高,属于大陆性气候,但大西洋海风也会经常越过坎塔布里亚山脉让这一区域变得凉爽而潮湿;下里奥哈(Rioja Baja)则海拔较低,全年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另外,里奥哈阿拉维萨(Rioja Alavesa)因为隶属巴斯克而单独划分,由于更往北的缘故,所以地势更高,受大西洋的影响也更大。
风土的差别,造就了杯中葡萄酒迥异的个性。里奥哈产区广泛种植的是一种叫作“丹魄”(Tempranillo)的红葡萄品种,它可以被作为单一品种来酿造,也可以和歌海娜(Ganacha)、格拉西亚诺(Graciano)、马士罗(Mazuelo)等品种进行调和。酒评者一般性的描述是,上里奥哈的葡萄酒颜色较淡,酒精度低,酸度高,酒体轻盈,有较大的陈年潜力;相对的下里奥哈的酒则是颜色深,酒体丰厚,酸味较低,并且不耐久存。总体而言,上里奥哈的酒品质更高,其中哈罗镇(Haro)更是名庄云集。
里奥哈地区酿制和饮用红酒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时代。9世纪初,相传虔诚的信徒受星象指引,在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发现了耶稣门徒圣亚各布的遗骸,因此在坟墓之上修建起圣地亚哥大教堂进行供奉,在之后便形成了一条从法国经由比利牛斯山来到西班牙北部的“朝圣之路”。里奥哈成为进入西班牙境内后的必经一站,有不少修道院的修士们都为朝圣者预备了葡萄酒。
但是,历史悠久并不能说明葡萄酒的品质出众。里奥哈的葡萄酒受到瞩目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在此之前是一种完全不好喝的皮囊酒——葡萄在浅底酒槽内被踩皮,而许多葡萄成为漏网之鱼被整粒发酵。这就需要很长时间,并且结果难以预料,卫生条件也堪忧。更关键的是,这种酒储存在一种浸过松脂的猪皮囊中。19世纪,撰写《古今葡萄酒史》(The History of Ancient and Modern Wines)的苏格兰作者亚力山大·亨德森(Alexander Henderson)形容这种酒“总是带着难闻的皮革臭味,颜色浑浊,让人作呕”。只有非常有钱的人才能订购由小酒桶装的葡萄酒。本地人对于木桶装葡萄酒的芳香和气味的向往,大概就是那时奠定下来的基础。
里奥哈葡萄酒质量的提高在于引进橡木桶进行封闭发酵和贮藏陈年,这是从当时更为先进的法国波尔多学来的技术。里奥哈和波尔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国葡萄酒历史学家罗杰·迪翁(Roger Dion)考证,后来在波尔多广为种植的赤霞珠品种(Cabernet Sauvignon),就是罗马人从里奥哈的葡萄园带过去的。18世纪80年代,一个叫作昆塔诺的里奥哈牧师将波尔多学到的酿酒方法引进回来。但是由于当局规定所有里奥哈的产品都要以统一价格出售,木桶酿制即使成本更高也不能例外,这种新方法便没有流行起来。新的契机发生在19世纪中期,连接拉里奥哈首府罗格罗尼奥和巴斯克港口城市毕尔巴鄂的铁路修通,这时法国葡萄园爆发了根瘤蚜病,法国人于是南下西班牙寻酒,巴斯克人扮演了贩卖里奥哈葡萄酒的商人角色。
里奥哈向法国输送的是散酒,再由波尔多人贴牌销售。如果里奥哈仅满足于此,那么等到波尔多的葡萄园恢复,这里的葡萄酒便又会被外界遗忘。这时出现的一个重要人物叫作卢西亚诺·莫瑞塔(Luciano Murrieta)。他作为上校跟随摄政王埃斯帕特罗将军,后来被反对派推翻流亡伦敦。他在回乡途中也在波尔多学习酿酒,回到拉里奥哈建起了今天仍旧存在的莫瑞塔侯爵酒庄(Marques de Murrieta)。和昆塔诺一样,他不仅以木桶作为运输容器,也让葡萄酒在木桶中发酵和陈年。《葡萄酒的故事》(The Story of Wine)一书中提到,里奥哈那时没有木桶的来源,毕尔巴鄂能提供的货源比波尔多的型号小得多,因此莫瑞塔只能在容量只有波尔多的四分之一的木桶里证明自己的观点。“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奥哈的葡萄酒就从粗糙变为柔顺,丰富的香气显示了极佳的潜力,它的未来不仅依赖芬芳的‘丹魄’,还有橡木桶的经年培养。与葡萄相比,橡木的香气与味道更能代表里奥哈的产品。”
传统与现代之间
从罗德酒庄(Bodegas Roda)的一处阳台向外望去,冬日拉里奥哈的田园美景尽收眼底:天空几丝浮云,阳光亮得刺眼,早已完成收获的葡萄园露出了含有铁质的土壤,呈红褐色大片延展。近处有河水蜿蜒,远处是巍峨群山。起伏的地貌上酒庄林立,提示着我已经身在哈罗镇这个拉里奥哈酒业的中心了。
发表文章128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148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毕业于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美食、传统文化和城市话题爱好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