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畅
2018-03-15·阅读时长1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133个字,产生3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流感来了
2017年12月21日,王曼清晰地记得流感大潮涌到他们医院的时间。她是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发热门诊的护士长,平日他们每天接诊20到30名病人,那天暴增到60人。他们起初以为只是偶然,这样居高不下的局面持续到第三天,王曼意识到,流感来了。
她撞上的是流感爆发高峰期。据北京市疾控中心的疫情周报显示,2017年11月20日至26日一周间,流感发病率较上一周增长八成以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在疫情报告中,增添流感爆发的预警,发病时间较往年提前一周。而到12月21日时,每周的流感发病率都较上一周翻番的局面,已持续了两周。这是近年来从未发生过的事。
像国内许多大医院一样,在大楼朝向大门的一侧,挂着一块白底红字的牌子,指向医院一处僻静的角落,那里的一排砖房正是王曼所在的发热门诊。一扇加厚的铁门,门外挂上厚棉门帘,把发热门诊装点得像一座只进不出的封闭仓库。我在3月9日的午后推门而入,保安面朝门口酣睡。诊室里空无一人,又回到了淡季的平静,令我实难想象两个多月前这里的繁忙。
“我们有7名护士,每个班配一名医生。”同规模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每天能接待上百人,王曼所在的发热门诊配备人力较少,平均接诊六七十人,但医生、护士也都连轴转。相比医生,护士的工作虽然简单,但环节更多。每来一个病人,护士需要先登记,大夫问诊后,她们又要采血、采样、发药。“最多的时候,一个小时大概能来12到13个病人。每个病人登记至少要3到5分钟。病人等待咽拭子检测结果至少需要10分钟,验血又至少要二三十分钟,虽然这两个时间是重合的,但病人等的时间总要超过20分钟。即使流感病人基本不需要输液,病人连带家属,一小时内涌来20多个人,前面来了没走,后边又进,只有一个医生在看诊,护士还要维持秩序,实在很辛苦。”
王曼对于辛苦并非没有准备。中国的发热门诊于“非典”爆发时建立,最初专为排查疑似“非典”的病例,后扩展为诊断疑似传染病的发热病人。鉴于这样的功能,每年秋冬季节感冒的人多,总会忙一阵儿。“我们每年都是11月开始病人会多些,12月、1月最多。”但近3年来,一直没出现病患陡增的情况,这次病人源源不断的天数超出了她的想象。发热门诊要求24小时出诊,医生、护士要三班倒。猝不及防地忙了一周,工作量仍没有缓解,他们开始破天荒地加夜班,两个护士一起上。一直加了40多天,到1月底才结束。这与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的疫情同步,直到2018年第四周,春节临近,学生陆续放假回家,人口密度降低,流感发病率才开始下降。
作为护士长,王曼平时的工作更多集中在后方,护士排班、人员调配,与院方各个科室沟通都由她来做。但在流感爆发期,她必须两头挑,也要承担接诊的任务。他们接诊病人的高峰出现在1月初,一天最多能接诊八九十人。“元旦前后,我有一次从前一天8点开始上班,一直到第二天5点多才回家,工作了30多个小时。”王曼向我回忆,无论护士还是医生,那几天都已经顾不上吃饭了。“经常是没有带饭,想抽空叫个外卖,可快递来了,却根本没工夫吃。饭就一直放着,搁到一个班下了,或是诊断病人彻底结束了,才能吃上一口。上白班的大夫,中午一般都2点以后才吃饭,夜班的大夫有时10点以后才能吃晚饭。”
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的流感患病人数分别为12万和27万,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一个数量级。国家卫计委在1月8日发布的文件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既往3年同期水平,重症病例也比往年明显增多。不过王曼接触到的病人病情普遍并不严重。在流感爆发期间,她所在的发热门诊一天最多检测出十多个流感患者,占所有病人的两成多。“虽然比国家疾控中心认定病毒阳性率在12%以上即算流感流行的标准还高出不少,但即便患上流感的病人,吃下药以后,几天就会自愈了。如果自身有基础病的老人来到我们这儿,排除流感后,我们会把他转到别的科室,着重治疗基础病。”
可发热病人来时,并不知自己的病情会如何,病人和家属的焦虑是流感季在医院的各科室铺上的底色。好在经受过2009年“甲流”的洗礼,王曼的团队尚能应对这次流感的爆发。
在发热门诊楼内的墙上,挂有发热门诊传染病筛查和救治的流程图,发热门诊的功能正像是一座疑似传染病病毒的临时仓库。医院内各科室接收的体温在37.3℃以上的患者均需送到发热门诊,确认患者的病史、外出史、接触史后,若发现疑似病例,上报医院的感控科和区级疾控中心,专家会诊,患者就地隔离观察,之后送往定点医院治疗,医务人员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做消毒。这一切流程的起点,正是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询问,而王曼和她的同事们能把控住局面,也是在这一环节。
“疾控中心规定,超过3个人发病,我们就要上报,所以登记时仔细询问病人必不可少。”王曼告诉我,他们登记时,就能安抚一下病人和家属。这个环节起到了多与病人沟通的作用,屡试不爽。“‘快给我们看看,发烧了!’当病人家属火急火燎地进来时,我们会让病人先坐下来休息,家属过来登记。”王曼说,护士会问家属,病人哪天发的烧、有没有咳嗽、嗓子疼不疼,筛查流感样病例。然后问周围是否有人发烧,最近是否出过远门,调查病人的接触史和外出史。一番询问过后,家属不那么着急了,就可以挂号看病了。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17个推荐 粉丝498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