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十连降”的秘密

作者:邢海洋

2018-03-08·阅读时长3分钟

31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6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在世界产销第一的汽车大国,自主品牌却遭挫折,连续10个月的下滑后,6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36.23%,同比下降1.3%。轿车更下降15.30%,占有率仅22.24%。自主品牌车的窘境若放在智能手机等“中国制造”对外国品牌的追赶上就更显突出。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汽车的羸弱似乎是孤立事件,也正因为此,才更容易找到症结。

汽车是产业链最长、最为复杂的工业品,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这点无需赘言:长城汽车的高端车型H8数次推迟交付,就因为技术准备不足。但哈弗H6的销量仍坐稳了SUV的头把交椅,原因也很清楚:性价比。其价格只是合资品牌同档次车型的一半。自主车从低价低质起步是日韩车等车企一致的经验,价廉了才能立足并壮大。可惜,自2011年北京限购,大城市的限购潮蔓延,城市购车者开始考虑到牌照的附加值,汽车消费的档次无形中抬高了。恰逢其时,合资品牌的产品下探,“老三样”换代的入门A级产品纷纷入市,价格下探至10万元以下,直接侵入自主品牌的价格大本营。本来自主品牌攻低端,合资品牌在高端发展,车企两阵营井水不犯河水,现在却打起了价格战。这也是中国人财富积累的阶段使然,就连三、四线城市的居民都不再满足于微型车,轿车市场开始膨胀,厂商当然不愿放过。留给自主车的似乎只有SUV,这一利润丰厚的领域。可一旦合资品牌放下身段,自主品牌仍会被逼得没有了空间。

自主品牌的技术积累,看似遥不可及,其实也未必。以手机为例,两年前三星凭借自身的芯片和触屏上优势把智能机的竞争引向大屏,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被迅速蚕食,可很快,低价且功能上不输于人的国产机就夺回了市场。今年上半年,联想和酷派的市场份额均超过了10%,与三星的差距不断缩小,4G手机市场三星的市场份额早已被酷派超越,跌至第二。如今,电子产品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国内厂商均不输于人,差距至多在一两年间。如果说汽车的技术含量远比家电庞杂,只看看日韩品牌当时是如何走上世界舞台的。日本的丰田和本田上世纪50年代还在生产摩托车和卡车,20年后就占领了欧美市场。日本车借鉴了海外技术并迅速吸收,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靠体量不大的国内市场完成了技术上的成熟与突破。韩国靠着一两千万辆的本土市场也培育出知名的品牌。中国每年的汽车销量近2000万辆,市场爆发了10年之久,国产品牌仍一片颓势,这就不得不另寻原因。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汉中

云横秦岭家何在

154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