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西蒙·沙马的力量

作者:马凌

2018-03-05·阅读时长5分钟

175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67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其著作《艺术的力量》

屏幕上的西蒙·沙马(Simon Schama),高而瘦,穿着随意,步态羞涩,白衬衣的领口敞着,头发在风中凌乱,很有辨识度。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他说话的方式:脖子略梗,半边身体跟着起伏,像是用生命在发音。2013年《犹太人》首映时,沙马不无幽默地解释自己何以不用麦克风:“我父亲习惯于站在房间的后部说,‘大声点儿,西蒙,大声点儿!’这就解释了我的一生。”《卫报》在对沙马的采访中强调,“大声、热情、野心勃勃,最重要的是,看得见”,这不仅是沙马的个性,也是他著作的品格。

时至今日,西蒙·沙马的大名在大西洋两岸象牙塔中招致的嫉恨一定是“罄竹难书”。他21岁在剑桥大学以优等生身份毕业,随后在剑桥和牛津教书,32岁出版第一部专著,35岁在哈佛谋得一个教席,48岁“转会”到哥伦比亚大学。在美国,他陆续出版了《财富的窘境:黄金时代荷兰文明的一种解释》(1987)、《公民们:法国大革命编年史》(1989)和《死亡的确定性》(1991),这三部历史著作获得了一些奖项和大批读者。若是沿此路径发展,学院之路也还中规中矩,尽管有批评者表示,《财富的窘境》“太艺术”,《公民们》“太大胆”,《死亡的确定性》“太前卫”。

转折发生在1995年,这一年,50岁的大学教授成了媒体新星,《纽约客》邀请他写作艺术史专栏,BBC以他的著作《风景与记忆》为底本拍摄了5集电视系列片。看中了他的叙事功底和画面意识,BBC不遗余力地邀请他为大型纪录片《英国史》撰稿,这部15集的电视片于2000年开播,DVD和书籍的销量都创下纪录。由于沙马对英国历史的特殊贡献,女王封他为二等勋爵。自此后,沙马笔力愈加雄健,他自嘲说除了不能写DIY、板球和汽车修理,别的都不在话下。他的媒体稿结集为《涂抹、涂抹、涂抹:有关冰激凌、奥巴马、丘吉尔和我妈妈》,笔底世界之变化多端,于此可见一斑。多年以前,他在《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第一篇书评时,稿费是25英镑。到2008年,为了《美国的未来》系列,BBC签下他的价格是300万英镑。若论风头之健、稿酬之巨,沙马唯一的“劲敌”可能是另一位“跨界”的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

文章作者

马凌

发表文章2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03人

马凌,书评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三联“行读图书奖”评委,中读《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主讲人,长期活跃于豆瓣网,戏称自己为“两脚书橱”。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古巴行

时光凝固的国度

226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