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养老金统筹的公平与不公

作者:邢海洋

2018-03-02·阅读时长3分钟

64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35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东北三省养老金告急,或将“收不抵支”,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箭在弦上。不过,若对养老金进行全国层面的统筹,各地缴费存在差异、结余差别也很大,就业率、缴费率、人口流入流出更是天壤之别,谁将付出,谁将受益?一盘乱棋颇为难解。

与海外流行的养老体系不同,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完全系于强制的养老社保。而社保最大部分的基础养老金,运作上却是一个现收现付的“水池”,并且流量远超存量。水池里的资金并不是领取者存在这里老年再提取的储蓄,而是年轻人当下缴纳的。个人账户作为基础养老金的补充,这笔钱才是储蓄养老的部分,交由专业的理财机构运作,待退休后支取。即便是个人账户,也不能像美国养老体系里的401K计划,完全属于个人。401K计划允许在职者免税投资股票,退休时支取,这笔钱是任何其他人都无权染指的。而我们的个人账户也是在一个大集体里运作,统一决算。也不管运营的收益如何,也不考虑地区性差异,每年养老金的涨幅却是全国一盘棋,统一调整。年年上涨的养老金仿佛被放在了保险箱内,经济波动和市场波动都“雷打不动”。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完美,理想主义十足,却隐藏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就业就可能遭逢大麻烦。

单位养老向社会养老转轨,伴随着的是人口红利的开启,新增就业人口流量远超退休者流量,这就营造出养老金年年结余,退休金连续两位数上涨的祥和气氛。可如今,人口红利消失了,那些人口净流出、经济不景气的地区就率先浮出了水面,比如黑龙江养老金仅够付1个月,另有7个省市降低到不足10个月。虽然养老金支付不全靠存量,主要来自当季在职职工的缴存,但存量的“安全垫”越来越薄,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很多省份恐怕就将见底了。全国养老金平均赡养比是2.88∶1,黑龙江仅为1.42∶1,不足一个半就业人口缴纳的社保供养一位退休者,怎能不陷入危机。实际上,去年黑龙江已经支取了中央补助资金,靠外省的资金维持发放养老金。而随着未来一两年当年北大荒建设者集中退休,社保亏空势必进一步放大,届时中央150亿元的补助金也难兜底了。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7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郎平的价值

专业主义的胜利

245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