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2·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91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邢海洋)
印度崛起的消息不胫而走。2016~2017财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加快到了7.9%,全年可望达到8%,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全球资金也齐聚印度,苹果、谷歌、三星和华为均在此押注。可质疑声也是不停,除了传统的印度种姓制、民族分裂、党派林立外,还加上了科技带来的新问题:人工智能。
一种怀疑论来自印度落后的工业设施,几乎所有的评论家从那里回来都要吐槽一番,如张召忠将军见识到孟买顶尖的电子批发市场里,每个摊位都自扛煤气和饮用水来煮饭。最近《金融时报》的记者访问印度孟买郊外的工业区,发现这里的工业区,三层的建筑中大多数企业只占一层,机械设备也不多,许多设备都是转了好几手买来的,只能半自动或手工操作,为数寥寥的高科技自动化机械通常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二手货。印度政府一直害怕让私营部门发展壮大,经过政府几十年的管制,那里根本不存在规模经济。当印度铁道部不久前重新授予私营部门制造机车的合同时,受益的是外国公司,印度本土的公共部门企业集团则毫无竞争力。但这些似乎都不是印度制造无法崛起的理由,只要想象30年前的中国,你就没有理由否认,“一穷二白”的工业基础才是制造业起飞的最佳起跑线,而一个基础设施完备,从原料到高端设备均完成配套的地方,何谈起飞?
印度总理莫迪推出名为“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的计划已经快两年了。这一改革计划的核心聚焦在三大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制造业以及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当然,尽管雄心勃勃的计划中诸如“全国工业走廊”和“钻石四边形”高铁建设还有待时日,但外资项目纷纷落地,手机、汽车、太阳能板等传统的中国制造开始流入印度,印度制造已经从概念走入了现实。以智能手机为例,中国的小米、Vivo已实现在印度生产,华为、联想等品牌也正展开在印设厂的准备,富士康还签订了建立10座生产厂的协议,预计将解决5万人就业。安永会计师事务所2015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印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310亿美元,超越中国的270亿美元,成为最吸引外资的国家。在安永访问的近500多家跨国企业中,接近30%认为印度是2015年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国,60%企业把印度作为投资目的国排在前三位。据《今日印度》近日报道,印度制造业增长率已从莫迪就任总理之初的1.7%增长至如今的12.6%,连奔驰、波音、宜家等著名品牌也开始在印度生产。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79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