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02·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79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黄燕)
( 6月4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毕业典礼 )
29岁的刘莹2008年底从一家规模不小的外资企业“下岗”了。拿着6位数的补偿金,她并不急于寻找下一份工作,而是重新捧起了书本。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2009年夏天刘莹如愿以偿拿到了美国杜克大学商学院的入学通知。
要不要读MBA?和刘莹一样,危机的副产品——裁员,让许多人犹豫已久的问题忽然找到了答案。高昂的学费使MBA通常被视为昂贵的职业投资,国外一流商学院每年的学费要四五万美元,加上生活费,两年下来花费百万元很正常,即使就读国内大学的商学院,学费也要至少20万元。Bebeyond CEO谢劲波告诉本刊记者,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学院巡展“The MBA Tour”在中国的合作伙伴,谢劲波已经做了8年MBA申请培训。“其实学费问题只是一方面。攻读MBA需要全职,但许多人舍不得中断目前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们拿不准读MBA和继续工作哪一个更合算。”在他看来,2009年MBA的热度上升确实有些特殊,“对白领们来说,以往即使暂时离职也会很快找到新工作,但眼下大环境不好,导致很多人宁可选择回炉充电”。
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院长托马斯·库利(Thomas Cooley)告诉本刊记者:“2009年秋季学院收到的入学申请比去年增加了20%。”约克大学舒力克商学院执行理事查米恩·柯蒂斯(Charmaine Courtis)提供的数字是24%,西班牙ESADE商学院MBA院长葛洛莉亚·白特瑞(Gloria Batllori)认为今年的申请人数增长了60%。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则注意到,2009年申请者中来自金融和咨询行业的优秀人才大幅增长,他告诉本刊记者:“教育行业的确存在着‘反经济周期’现象,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MBA申请人增加。”在中国这种情况尤其明显,令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院长乔·托马斯(Joe Thomas)惊讶的是,2009年秋天该院全球MBA申请人数略有下滑,可来自中国的申请却在增长。“来自中国的有效申请数翻了一倍,而且申请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他对本刊记者说。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