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民营”改造和没有家族的家族全球扩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01·阅读时长6分钟

44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87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尚进)


( 8月25日,联想在韩国首尔举行了IdeaPad S10-2笔记本电脑推介会 )

“再干5年,我就逐渐隐退,我更乐于打打球,看看书。”这是柳传志在2009年2月重新出山执掌联想集团董事长的时候,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达的心境。9月8日联想控股宣布引入中国泛海控股集团受让中国科学院持有的29%股份时,柳传志并没有改变自己一贯的态度,只不过将自己的退休时间设定在了一个大致区间,以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安排。而这一切的背后,不仅关系到联想控股多元化发展、柳传志的接班人问题,关系到联想控股员工激励制度的进化,真正根源还在于联想集团作为联想控股的起家资产,柳传志内心深处希望联想需要一个强悍的核心业务,并且可以把这种模式复制到未来下一个核心业务之上。

而柳传志与中国泛海董事长卢志强之间的莫逆关系,不仅是民营企业家们早年的泰山研究院那么简单,在2004年泛海需要资金拆借的时候,第一个伸手相援的就是柳传志,所以卢志强在得知中科院筹划公开售卖联想控股股权的时候,会亲自登门向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做自我介绍,并且以“只帮忙,不添乱”的民营资本姿态参股。柳传志对于选择民营企业作为参股方,也有自己的盘算,在他看来,外资很多领域受限,而国有企业又有颇多掣肘处。实际上,中国泛海以27.55亿元的价格接手联想控股29%的股份,不仅是中科院对持股企业进行社会化改革的尝试,更为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石,至少联想集团不会再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遭遇对联想集团是国有企业身份的质疑。

如果说2001年联想控股调整治理结构,中科院持股65%,联想控股员工持股会占35%,激励了联想控股分拆成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此后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和弘毅投资作为子公司的崛起,甚至包括联想集团购并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大胆尝试,都可以归功于2001年那次股权变化,那么2009年9月中科院退居36%,只比联想控股员工持股会高1%的股权比例,则完全有可能成为联想控股扩张的新起点,一个以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获取现金正流入的资本扩张期。按照柳传志在采访中的说法:“联想控股未来做直接投资,就是要购买核心业务,我们必须采取另外一种投资形式,只有控股自己买回来,才可能长期持有。”很显然,柳传志眼中的核心业务,不仅仅是新兴的业务项目,他绝对不会割舍自己对于联想集团的情怀,作为蛇吞象式地并购IBM电脑业务,代价则是联想控股目前还只持有44%联想集团的股权。尽管在年初柳传志重新接手联想集团的董事长时,他一再强调联想集团收益能力在联想控股的地位,并且盘算如何分散资本风险,他甚至对郭为掌管的神州数码可以只持有18%的股份,可柳传志心中依旧最挂念联想集团的前途。尤其是联想集团酝酿已久的回归A股市场,按照柳传志的说法:“我们会尝试着将联想控股下辖的各个公司单独分拆上市,借此提升规模,并为母公司提供支持。”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创业板的财富机会

首批过会的29家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6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