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伊
2017-07-12·阅读时长1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187个字,产生50条评论
发表文章51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422人
传奇香港和辽阔江湖
941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浅吟低唱划线
01-14 10:04
在某个方生方死的关键时刻,踏进了两个人内心中共同深为恐惧的洞穴——作为一个对自己的天分有充分了解和信心的人,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浮华时代和喧嚣城市,但却永远感觉是个无依无靠、四顾不应的孤儿——并最终寻到了自己所寻找的宝藏。
134*****518划线
08-29 15:35
狄更斯和金庸的小说之所以能够打动那么多人,或许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主人公身上诚实地投射了自己深重的孤儿感,而这种诚实是最能引起生活在财富一边井喷般产生高塔般积累,一边又可能如泡沫般消失的盛世危城——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和与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种种情形极其相似的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的香港——里面的人的共鸣的。谁不曾为每一秒钟都在冒出来的机会感到兴奋?谁又不对难以预测、散发着死亡腐败气息的未来心怀恐惧?但谁又有必胜的信心,自强自立之后,就一定能够“成人”——成为自己所向往的人?
08-29 15:31
人的悲欢离合不过36种,只不过是看怎么搭配。
08-29 15:27
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凯若琳划线
06-27 10:47
从那时起,从英国开始,体力劳动者、女性和儿童的境遇有了极其显著的改善,许多人开始像老史克鲁奇一样,意识到进步并不是一切,每个人都有能力给别人带来快乐或不幸,而这些幸福可能存在于十分细小和微不足道的事情之中。
06-27 10:44
如果你觉得这样不公平、耻辱、恐怖、丑陋,那么你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摆脱这样的境遇——这是狄更斯父母的逻辑,也是整个维多利亚时代,众多进步主义者奉行的逻辑。
一个为许多人所忽略的事实是,狄更斯的家庭,其实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并不能算穷,而是住高尚社区、有体面工作和收入的中产阶级。父亲负债累累不是为了满足生活基本需求,而是花在金表、钢琴、好衣服、大房子和孩子的私立学校这些被认为有助于实现其“阶级向上流动”梦想的投资性消费上
06-27 10:25
“外国早有评论家指出,人的悲欢离合不过36种,只不过是看怎么搭配。”显而易见在其创作过程中,受到过1946年去世的法国作家乔治·普罗迪(Georges Polti)的经典著作《三十六种戏剧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