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实
2018-02-28·阅读时长2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239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蒲实)
( 塞拉利昂一处钻石矿,开采钻石完全用人工操作 )
珠宝的欲望
2011年,瑞士巴塞尔一年一度的钟表展和珠宝展。全世界的珠宝商都会聚在此,会场内社会名流频繁出没。珠宝是名利场的必备品。每当在咖啡馆或餐厅小憩,总会看到成群结队从以色列来的犹太珠宝商,戴着传统的黑帽子,坐在不远处。钻石是犹太人的传统买卖。犹太人以民族、宗教与家族所构成的紧密个人联系网络,让钻石交易仍然保持着隐秘性。在钻石垄断巨头戴比尔斯的全球网络中,钻石从澳大利亚、博茨瓦纳、加拿大、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南非和巴西被开采出来,途经欧洲的钻石切割中心,最终抵达美国和日本的零售商。这张巨大的网络,包括矿区、切割工艺专家、银行家、渠道代理人、珠宝制造商、各级批发商等。而途径以色列特拉维夫的钻石切割厂,是联结伦敦和纽约的一条重要渠道。
上世纪70年代,钻石价格迅速上涨,促使特拉维夫与戴比尔斯展开争夺。以色列人扣下本该运往纽约的钻石,并开始建立自己的钻石储备库。他们出两倍的高价购买戴比尔斯发往安特卫普和纽约的未开箱货物,还以利比里亚的“洲际旅馆”为据点,直接从非洲的走私贩手中购买钻石原材料。以色列政府与银行大力相助。银行提供八成贷款,利息仅为6%,远远低于以色列国内的通胀率。到1978年,以色列银行为钻石贸易提供的贷款达8.5亿美元,相当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1977年底,戴比尔斯发现,以色列人囤积了600万克拉的钻石,并以每月50万克拉的速度增长。纽约钻石供应量相应减少,钻石价格顺势再攀。
发表文章15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98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