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周兵:让《台北故宫》充满人情味儿

作者:王小峰

2018-02-28·阅读时长5分钟

47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95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王小峰)


( 周兵 )

周兵花了3年时间,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故宫》,是中国纪录片的一大突破。之后,他接到了一项比《故宫》更艰巨的任务,拍《台北故宫》。说它艰巨,是因为拍台北“故宫”不可能像拍北京故宫那样吃住在其中,一个镜头想拍到很好的效果,可以等上几天甚至几个月。台北“故宫”在几经交涉后,最终不同意剧组进去拍摄,那是用多长的焦距都无法聚焦其上的一个事实,因此只能另辟蹊径。

周兵一共去过两次台北。两次亲身经历,让他脑子里慢慢形成两条线索,一个是台北“故宫”的历史,一个是台湾的历史和台湾人的生活,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可以让《台北故宫》看上去更有新闻叙事性。“《台北故宫》我想更多是一种比较生活化的叙述,甚至是一种更亲切更自然的东西。但是在叙述效果上,我要求每个导演达到一种新闻性的叙述,它是一种文献解读,和一个一个大家不知道但特别想知道的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周兵说,“但是我们也在做尝试,比如我们想用一些散文式的感觉,但是这种散文又不是追求文字的优美。“小虫”为我们的纪录片做了配乐,我跟小虫聊音乐的时候,发现台湾文化感和音乐感的一些东西,是很人性化的,我一直觉得是很亲切很自然很质朴,或者说很有生活质感的一些东西。不像我们大陆是很有包装感的。大陆我觉得就是,或者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它的文字是经过我们修饰过的东西。所以这次台北“故宫”我希望少一些修饰,包括画面也是,比较自然这样。”

为了寻找这种生活质感,周兵每天泡在中视、华视还有台湾电影资料馆,天天看与“故宫”有关的资料。“因为每天你都会对着屏幕看东西,而且没有休息时间。看的过程中你还要去选择,这个新闻需不需要,那个新闻需不需要。看到最后我都快崩溃了。”

文章作者

王小峰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产阶级的自救与他救

股市楼市中的政府作用力

78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