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静
2018-02-28·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37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孟静)
( 电影《东京审判》剧照 )
2000年左右,有位导演拍一部古装电视剧,剧本几次易手,换了许多编剧,其中有两个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这两位不断追着导演要稿酬,导演通过妻子的关系找了黑道人士,把年轻人诱到某宾馆房间,殴打恐吓后,终于赖掉了这笔费用。
这是我在以前的一次采访中听业内人士讲的故事。那也是当时无名编剧们的生存状态。
五六年前,我参加过几次剧本策划会,话剧、电影、电视剧均有,其中有一些大同小异的地方。由投资人、导演或资深编剧组织,参与者是没有太多经验但有文字功底或做过相关行业的人,组织会议的人强调一定要多看片,看好莱坞大片,只有看片量上去了,才能掌握技巧。他们让每个新人讲段子,最好这个段子来源于某部大片,从中抽取可以用的结构和情节,再填上中国式血肉,混搭着网络笑料,就成了一部商业拼盘的雏形,各种无视知识产权的模仿和抄袭。确定了架构之后,每人分一个段落去写,弊端是讨论得热闹,拿出来的东西水平参差不齐,前后也不连贯。正如《黎明之前》的编剧黄珂所说,剧本和小说创作不一样,编剧更像是技术工种。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