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大选风波平定之后

作者:蒲实

2018-02-26·阅读时长3分钟

75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44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蒲实)


( 6月14日,获得连任的伊朗总统内贾德出席支持者集会 )

6月17日,在德黑兰大学针对大选的讲话中,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指出,虽然大选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但4位候选人的竞争是透明的。他同时要求政治精英承担起因破坏法制而引起混乱和流血事件的责任,承认大选结果,呼吁结束目前局势,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伊朗内政。6月22日,革命卫队发表声明,将对威胁伊斯兰政权和革命的破坏活动予以严厉打击。22日晚,德黑兰的街面恢复平静。6月25日,一直对伊朗选举谨慎和模糊表态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说,伊朗选举争端将毫无疑问地影响美伊两国开展对话或外交接触的前景,但国际社会就伊朗核问题与伊朗的谈判仍将继续。

“身在伊朗,且对伊朗熟悉的大部分观察者,对内贾德总统连任并不感到意外。”陆谨博士毕业于德黑兰大学,在伊朗生活学习多年,她告诉本刊记者,“前总理穆萨维其实已经远离政坛20年,其影响力被对其寄予厚望的西方渲染,导致了人们的心理落差。”相比之下,2005年以来任伊朗总统的内贾德关注普通民众和民生,得到乡村边缘地区下层民众的支持,而且积累了广泛的社会和政府资源。内贾德“给地方政府承诺很多建设项目和大量资金投入,在地方建立了很好的人脉关系”。陆谨说。在内贾德执政期间,他“给了革命卫队很多经济实惠,包括大的基础建设和核项目。他走访了两伊战争留下的烈士家属、老兵和伤残人员,承诺提高他们日益被忽略的社会地位,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因此得到革命卫队的支持”。而中国社会科学院亚非所研究员殷罡向本刊记者分析内贾德赢得大选的原因说,“内贾德在政治上的强硬保守立场也很关键”。

伊朗强硬保守派势强,与伊朗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紧密相关。自2005年内贾德执政以来,“伊拉克作为强劲对手的消失,既让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急剧上升,又让它面临美国的直接威胁”。上海外国语学院中东研究所的吴冰冰研究员告诉本刊记者。随着伊朗核问题成为美国国家安全计划的焦点,在布什第二任期内,主张和伊朗对抗的强硬派官员占了上风,出现针对伊斯兰政权的言论。美国在阿联酋增派外交官,监视伊朗行动,并拨款7500万美元在伊朗推动民主和颠覆活动。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伊朗扩散法》,欲将革命卫队列入“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名单,向伊朗施压。在此背景上,伊斯兰革命卫队实力在内贾德任职期间得以增强。

文章作者

蒲实

发表文章15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984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穿普拉达的人

中国消费者改写奢侈品消费规则

77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