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神话 | 龙的形象:在神话中是如何演变的?

1.2 神话 | 龙的形象:在神话中是如何演变的?

作者:王叡

2024-01-12·阅读时长3分钟

9302人看过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2 神话 | 龙的形象:在神话中是如何演变的?

10.5MB
00:0007:37

大家好,我是王叡。在甲辰龙年来临之际,我为三联中读的听众们带来了“龙文化”专栏。在上一节中,我们了解了《山海经》中的烛龙是中国神话里最早的创世龙,在第二节中,咱们来看一下龙的形象在神话中是如何演变的。

龙的起源:自然界崇拜?氏族图腾崇拜?

神话里腾云驾雾的龙当然不是真实存在的。关于龙的起源,有很多观点。有的认为龙源自对自然界的崇拜。早期的人类认为动物拥有奇异的能力,所以会崇拜一些动物,希望拥有它们的能力。后来还会对这些能力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各种在自然界里并不存在的神奇生物。龙就是多种动物的形象综合形成的。“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龙这种拼接式的长相是源自氏族图腾的崇拜。 图腾, 是原始社会的氏族标志。当几个氏族部落逐渐融合,每个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动物,干脆就把这些动物的形象拼接起来,于是形成了龙。

但是这种说法不一定就准确。因为龙的形象也是一直在变化的。它最开始代表的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类动物。就像《说文解字》所说的,龙是麟虫之长。这里的虫可不只是代表昆虫,小虫子,而是泛指生物。飞鸟走兽都可以称为虫,如果你读古典小说就会发现,老虎被称作大虫。而龙就代表了有鳞甲、鳞片的生物。它的形象有时候像蛇,有时候像鳄鱼或者是蜥蜴。

龙身份的变化

不光长相在变,龙的身份也一直在变化。在早期的神话里,龙最早是作为神明上天入地的交通工具出现的。黄帝是乘龙升天,甚至掌握巫术的巫师也可以驾驭龙。这时候,龙的作用类似于天上飞的马。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成语,叫乘龙快婿,形容找到了好女婿,好比乘坐着龙成仙。

由此可见,早期神话里的龙,更像是一种少见的神奇生物,但是地位说不上多高,甚至还有人养龙。这就是孔甲饲龙的故事。传说孔甲是夏朝的一任君主。有一天,宫门外边突然从天而降两条龙,孔甲就派人把龙养了起来,没想到,饲养活物风险太大,更何况是龙呢,人工饲养没有成功。

龙:皇权的象征

等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龙也开始与皇帝的权力发生了联系。龙的图腾从对自然的崇拜逐渐演化为皇权的象征。尤其是到了隋唐时期,把龙作为天子的代称。皇帝的身体叫“龙体”, 皇帝的脸叫 “龙颜”,如果皇帝生气了,就是龙颜大怒。皇帝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 “龙床”。而如果忤逆了皇帝的旨意,就称做“逆龙鳞”。因为传说龙的喉咙下有逆鳞,一旦触碰就会又痛又痒。所以大臣如果违逆皇帝,就是逆龙鳞。

而当皇帝想给自己立一个人设,说明自己登基称帝是天命所归,他就会想到龙的祥瑞,树立权威的龙设。什么出生的时候,天边飞来一条青龙啊,或者母亲梦到了龙,这都是把皇帝跟龙联系起来,以证明这是上天的旨意。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以后夺权,《旧唐书》里就记载他出生的时候,“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还有唐玄宗李隆基也不是太子继位,所以也得包装一下,说他登基前,有黄龙白日升天,这些都是祥瑞的征兆。

但是在隋唐时期,龙的形象还不是皇帝专用的,也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直到宋元时期,帝王才垄断了龙形象的使用,别人再用就是侵权了。元朝的皇帝下了一道旨令,要求除了天子之外,其他人的服饰一律不许有龙的图案。但是他规定了龙是五个爪子,你可以理解成五个指头。于是有人就动脑筋了,既然皇帝用的是五爪的龙,那我们就用个四爪的不就行了。这就有了龙的五爪跟四爪的区别。

等到了明清时期,是皇权集中的巅峰,龙正式成了皇帝的象征。尤其是在北京的皇城紫禁城里,处处都有龙,龙这种神圣威严的形象就代表了皇帝权力的强大。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龙”的形象已经不是皇帝所独享的,而是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所有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欢迎分享下方知识卡片邀请更多父母和孩子一起开启一段龙文化探索之旅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王叡

发表文章3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821人

童书作家,翻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这就是中国龙

给孩子的一部“龙文化宝典”

2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