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79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帕慕克和他的《纯真博物馆》 )
偶尔,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撒娇般地使用一下他的权力会带来令人欣慰的效果。《纯真博物馆》的中文编辑告诉本刊记者,奥尔罕·帕慕克要求全世界的版本都必须使用原版的封面。于是今年初这幅20世纪50年代土耳其上流社会风情画出现在中国的书店里——1956年的克莱斯勒敞篷车,几个穿着优雅、带着纯真无害面容的土耳其资产阶级男女,透出这样的信息:曾经有段时间,土耳其人可比大家以为的要神气多了。但在这西化的表面下,爱情与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纯真博物馆》以帕慕克小说前所未有的500页篇幅讲的就是关于此的内容。小说发表后,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的前妻看了这部小说后说:‘你把你知道的一切都写进去了。’”
帕慕克说,这是他倾注了最多柔情蜜意的小说。尽管是他本人最纯粹的爱情小说,但一如既往不会是单纯的谈情说爱。在小说中,他探讨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幸福和人生的意义,并且对土耳其女性在社会风俗下的生存压力倾注了很多关注。小说男主人公上流社会青年凯末尔爱上远房亲戚(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芙颂后体验到爱情的不同阶段:沉溺情色,妒忌,失望,单相思,绝望和希望交织。帕慕克深度剖析了一个恋爱中男人的心理,并且以温柔的笔触反映了像芙颂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个漂亮的土耳其女人会遭遇的命运。他们的爱情故事始于1975年,在凯末尔跨越几十年的叙述中,展现的是伊斯坦布尔上层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生活,他们的小圈子及价值观,政治倾向,聚会形式,企业主的商业理念,文艺青年的理想,以及伊斯坦布尔随着岁月发生的变迁。
起初的凯末尔是个迷人的自大狂,相信自己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甚至让自己的情人来参加他的订婚仪式——注定把激情变成了回忆。失去芙颂后,他陷入自己始料未及的单相思,“从芙颂消失那天算起,339天,我终于再次见到了她”。之后的整整7年10个月,他不停地往返已嫁做他人妇的芙颂家,仅仅为能看见她。这不是现代人所熟悉的生活和节奏,而帕慕克就在用半本书赋予这些行为合理性,芙颂的丈夫不免成了被操纵的傀儡——为作者更大的文学野心服务,最终是帕慕克的文学节奏和优美的文笔吸引读者读下去。“我不认为凯末尔的迷恋是正常的,但我们大多数人隐藏它。”帕慕克这样解释为什么他要让凯末尔经过反复挣扎后,最终选择了一种被非议的生活的原因。此外,去年底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他说道:“小说是最民主的形式,在其中我可以展现我的政治观,尝试各种生活和伦理的可能性。尝试人类如果完全听从灵魂的召唤,行为可能出现的变数。”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