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8-02-25·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52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颐养天年”这个词来自《周易》颐卦。颐的右边是页,页是首,也就是脑袋;左边是上颚下颚支持的一张嘴,这张嘴支持着头脑;这就是颐字象形的原意。这上颚下颚支持一张嘴后来变形为臣,臣诚惶诚恐服侍于君,在颐字左右的阴阳关系中,右边的页显然就是君主。
《周易》颐卦的卦形,就是上颚下颚支持的这张嘴。它的上下两卦分别是艮与震,震的下爻,即倒数第一爻与艮的上爻,即最上第六爻都属阳,中间那张嘴是四阴。四阴居中,象形为咀嚼的牙齿,齿为寒,是中虚。上颚下颚,下颚在震卦的下爻,为阳爻,震为动,是雷,动就会躁。上颚在艮卦的上爻,也是阳爻,是山,是止,限止才能成。颐卦由震下艮上构成上下关系,从象形说,第一层意思是咀嚼的作用。古人认为,进食决定了养生,进食过程是,下颚动才能咬,上颚止才能断,上颚、下颚与中间的牙齿,是“辅车相依”的关系。“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两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辅指辅颊,是外表;车是牙车,为内骨;牙车动而上行,牵动辅颊嚼物来养人。没有了进食,人就要死,这就是颐。
《尔雅》由此释颐为养,养的意义建立在动必须有止这最原始的哲学观上:饮食是有规律的止动,这是颐卦“山下有雷”象形的第二层意思。按照八卦的岁时方位,震在二月,春雷发生,在五行中属木,阳躁过分。艮在十二月,大寒封冻,在五行中属土,阴冷沉稳。艮与震,山与雷的上下关系,首先,雷伏山下,乾阳萌动,“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天地指上下两个阳爻,万物指中间的众阴,圣人在上,倒数第五爻应为天位,但艮的阳爻却在最上的第六爻,位置错了。中间的众阴是坤,代表万民。雷在山下,指以阳养阴,动于下,止于上,各得其正,就是吉。因为颐致养万物,时时致养,故“时大”。然后,雷动于上,阳食阴,艮与震的作用,又需以艮止震来求平衡——以岁末的止来受春暖之动,以隆冬之凝重限制春意浮华之生气,这是居止。不居止,生气勃勃就会过,就有风险。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7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