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从小众大师到流行符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13分钟

66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650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动画电影《阿基拉》海报。该片为大友克洋1988年创作 )

大师背后的助推力——日漫的全球渗透

宫崎骏作为世界级动画大师声名的开端,似乎要追溯到1993年,当年《红猪》参加了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并获得了最佳长篇作品奖。此前宫崎骏的作品也曾被介绍至欧美等地,但他作品的认知度依旧属于小众。9年后,《千与千寻》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和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两项大奖,虽然其北美票房不过1000万美元,但全球票房却达到了3.56亿美元。两年后旧事重演,《哈尔的移动城堡》北美票房470万美元,此外的全球票房2.3亿美元。2010年,英国《卫报》评选50部有史以来最佳家庭影片,《千与千寻》有幸入选,被称为一部“鲜明奇特、自然微妙,带有鲜明东方特色的刘易斯·卡罗尔式的奇境探险”。

归根结底,宫崎骏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度与艺术成就确认度的提升,是与整体日本动漫产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逐渐流行的大趋势相辅相成的。7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包括电影、音乐、时尚等文化产品的相应输出。在电视动画中,最早走出国门的就是动漫巨擘手冢治虫麾下“虫制作所”的经典之作《铁臂阿童木》,在70年代中后期,以Astro Boy的名字在美国放映,接下来进入美国的是《宇宙战舰大和号》、《风之谷》、《超时空要塞MACROSS》和《美少女战士月亮》,以及《阿尔卑斯山少女海蒂》,而《魔神坛斗士》与《龙珠Z》则打入了欧洲市场,1996年,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曾经获得美国《Billboard》杂志家庭录像带排名第一。随着其他作品的进入,欧洲与美国观众也逐渐意识到色情与暴力也并非日本动漫产品的全部,自1991年开始,加州圣何塞与阿纳海姆开始举办日本动漫主题嘉年华“Anime Convention”,标志着日系动漫正式成为一种登堂入室的青少年亚文化走出地下。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71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神匠宫崎骏

通过温暖的日光所抵达的世界

150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