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1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007个字,产生30条评论
( 马奈《草地野餐》 )
1.栖居意象
去年秋,在红砖美术馆后花园,海归的馆长真心赞美它:
老外们都很喜爱你设计的园林,他们最迷恋户外生活。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8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和他们的房子
148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139*****513划线
02-18 19:50
终于挑了个赏园的细雨天去,园内空气清凉,我却不知置身何处,眼前花红柳绿,但总觉满目疮痍,尽管所有造园材料都在,却全无章法地四处堆叠,上好的千层岩,被临时码叠一起,以冒充假山石池,全不知计成与李渔的假山建议都意欲山林,它们堆成的景象,总像是园林材料的集散地、或郊区繁忙的花木市场;大量由山皮矴步铺设的道路,全不知千利修对矴步建议的深意,它们既乏造型诗意,也无身体适宜,倒像是由景观或交通部门规划的旅游路径;被郭熙最为看重的园林居游品质,在中国造园史里已通行千年,至此也戛然而止,
02-18 19:46
这一品物旨趣,大致能通品中国多半栖居长物。乾隆去了七次寄畅园,太过喜爱,遂令画师摹图写样,在京城仿成今日颐和园里的谐趣园,它几乎模仿了寄畅园的一切景点,连它曾经惠山园的名字,也在模仿寄畅园毗邻的惠山,但都形似神离,单以涉池长桥的品相为例,寄畅园的七星桥(图7),桥面石条仅琢踏面,以利人行,余面皆随山石自然以供品望,人工自然一气呵成,其古拙不在其年代之古,而在大巧若拙之拙;相比之下,谐趣园仿造的七星桥(图8),虽遍体雕琢,却工倍而事半,遗漏的还是相关自然品相的那一半,它虽雕琢出居所的富贵气息,却无法带出庭园栖居的山林意境。
明明划线并评论
09-28 12:57
他真的很棒,因为,他是真的美国老外
明明划线
09-28 12:46
从栖居的现实方面,我们固然应批判政府土地政策的文化短视,也应反省精英们对西方文化不加思辨的拿来主义,
09-28 12:19
对有中国文化的智识而言,这类草坪只对奶牛具备诱惑——也让我既不肯将自己视为奶牛,也不敢模仿裸居的原始亚当,就只剩下高更式的彷徨与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