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玲
2018-02-24·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35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布莱恩·科比尔卡 )
2012年10月10日,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因为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而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二人将平分奖金。
他们俩是师徒关系,诺奖得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组合。上世纪80年代,科比尔卡在莱夫科维茨的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他们都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充满热情。这二者性格差别很大,用他们同事的话说是,科比尔卡出了名的内敛,莱夫科维茨则更加外向。诺奖委员会有个传统,在告知获奖人得奖的半夜给他们打电话做一个简短的采访。电话那头的莱夫科维茨非常兴奋,当采访者向他祝贺时,他不禁说:“谢谢,这当然是激动人心的一天。”而科比尔卡依然保持低沉并惜字如金,只说了一句“谢谢”。
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孙金鹏曾在莱夫科维茨的实验室做过博士后,他说自己的导师除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外,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全球培养了大概200个教授,经常会给后来的学生讲起以前的学生,比如科比尔卡。科比尔卡也称赞自己的导师是一位“极好的良师”,两人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
发表文章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5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