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每个人都是一个熊猫

作者:王星

2018-02-24·阅读时长5分钟

41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80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如果那也称得上“系列”玩具的话,我小时见过的第一种以熊猫形象为主题的系列玩具该是北京动物园熊猫馆外那些大大小小的绒毛熊猫纪念品。虽然没有统一的名称,但同样僵硬刻板的面部与四肢设计使它们一望可知属于同一家族。到了1990年,自然就有了“盼盼”。尽管“盼盼”这个名称如今已经更多地成了防盗门的代名词,但这只熊猫毕竟当年曾身穿白衣白裤以各种形象亮相各种场合,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那场面蔚为可观。

在不少玩具厂商和设计师看来,熊猫属于“天生丽质”的那种:毛色简洁,古典或前卫哪种设计都容易调配;身体圆胖,外形具备足够的亲近感。可惜,最早一批称得上“设计师玩具”且以熊猫为主题的系列玩具并非出身中国。2008年是“趴趴熊(Tarepanda)”发售10周年,但这只懒熊猫真正的诞生日期其实更早。1995年,刚加入日本SAN-X公司美术设计部门的末政光由于设计得不到采用而身心疲惫,突然想到根据自己的心境设计一个玩偶,于是画出了一只全身趴在地上、懒洋洋的熊猫。“Tarepanda”原意为“垂着的熊猫”,译成中文后衍生出“趴地熊”、“趴趴熊”几种名号。1998年2月,趴趴熊正式发售,于是有了它的“法定”生日。更具影响力的是1999年以趴趴熊为主题的画册的发售。该画册两个月就在日本销售出30万本,还因此成为日本一种新的图书分类:“减压图书”的典型代表。从趴趴熊的个性设定可以清楚看出它的“减压秘诀”所在:身长3到5厘米;不分雌雄,靠分裂繁殖;以滚动为移动方式,速度为每小时2.75米;最喜欢的东西是白糖做的点心。不过,与那位诞生于70年代、能躺着绝不坐着的加菲猫前辈相比,趴趴熊其实也没懒出太多新意。

日本的熊猫主题玩具着实不少。有为了恶搞70年代的经典机器人动画《铁甲万能侠》(Mazinger Z)而创造出来的Panda-Z,也有近乎Hello Kitty熊猫版、闪烁着大眼睛的熊猫Ken和Merry。2004年亮相上海动漫博览会的“点心熊猫”据说是日本Bandai公司专门为中国顾客度身设计的。该系列玩具将熊猫形象和中国传统面点结合在一起,每个人物的性格都与它所代表的“点心”有所联系:“肉包子熊猫”是点心熊猫的首领,体格健壮,力大无比,必杀技是泰山压顶(很怀疑《功夫熊猫》中爱吃肉包的阿宝的设定正是从中得到了启发);“小笼包四重奏”算是个四人合唱组合,擅长无伴奏演唱;“烧卖兄弟”是三个还不大会说话的未成年熊猫;“云吞熊猫”唠叨、时尚,以自己美丽的肌肤为傲,因极度讨厌干燥所以经常与汤做伴;“月饼熊猫”是知心大姐式人物,“饺子熊猫”是自恋酷哥;“桃馒头熊猫”是冒失但乐观的行动派,“麻团熊猫”则是喜欢做白日梦的慢性子,一旦失败就会极度消沉。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王星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美:从破冰到建交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

74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