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2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519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安徽黟县的王立民正在制作腊八豆腐,他是第一批黄山市、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承人 )
历史上关于豆腐发明的时代,存在一些争议。一般认为是前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比如手边这本《文人品豆腐》,活色生香地集合了上世纪著名文人对豆腐的评鉴。其中,但凡提到豆腐的历史,十有八九都会说到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似乎都用的是同一出处的信息,比如《本草纲目》,但李时珍又是从哪里知道的呢?也有人提到清代汪汲的《事物原会》中记述的,周代已有豆腐,只是他的说法未在先秦古籍中找到依据。若果真是淮南王发明的,一个郡王为什么会发明这种平民吃的食物?理解豆浆的出现倒还好说,东周时候出现了石磨,豆浆的出现自然不远了。但淮南王是如何想到把卤水或者石膏这样匪夷所思的东西加到豆浆里去的呢?在去淮南市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更像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尤金·N.安德森在他的《中国食物》将周朝到汉朝视为中国食物发展的至关重要的1000年,如果从大豆在中国农耕生活中出现开始记起,豆腐出现的时间和机缘与前汉时期是不矛盾的。安德森的考证指出,豆类似乎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传入中国,但直到东周初期才推广开来。“豆类似乎出自汉人在北方及西北的邻居——羌人,他们可能是通古斯人或阿尔泰山人,抑或是红山人的亲戚或后裔。栽培的大豆(Glycine max),是从野生的植物进化而来的,原产于北京及其西部与西南部丘陵一直到满洲的中国东北部。”此外,东周初期,铸铁被发明,尽管用于农耕生产要到其首先作为兵器的很多年之后,但这种高级农具一旦应用于农业,就对生产力产生很大改变。
《诗经》的作者中应该有优秀的生态学家,他们注意到了黄蜂捉毛虫喂幼蜂、露水浓重与香蒿长势相关的这类情况。《诗经》至少提到了44种确定的或可能的食物性植物(相形之下,《圣经》只指出了29种)。大豆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叫做“菽”。其中一首叙述了周朝世系的始祖后稷的传说。他不仅“种之黄茂……维秬维秠,维糜维芑”,还“蓺之荏菽”。这表明到周朝中期时,大豆已很古老,包含在神话起源中;周初可能已是大豆传入的最晚时限。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